■记 者 李雨婷
通讯员 徐佳丽 顾秋叶
本报讯 “我们家的老房子已经快三十年了,我们想重新造,为什么一直不给我们批?”“您好,农民建房根据农户实际情况不同有多种解决政策,您先坐下来喝杯茶,我们请镇里农房办的负责人过来给您作专业解答,您看可以吗?”……近日,新埭镇旧埭村的老俞因为自家老房子的重建问题第一次走进了新埭镇矛调中心。出乎他意料的是,接访人员不仅准确地分流了他的诉求,接到接待要求的新埭镇农房办主任沈永高也在5分钟之内赶到了矛调中心进行现场面对面答复。
“您好,根据现在的政策要看农户是不是在自然村落保留点内,如果在的话,可以拿着户口本、身份证到村里申请建房;像你们家不在保留点内的,可以申请到新社区建房或公寓房安置……”从市级层面相关政策要求到新埭镇农民住房改善相关实施意见,沈永高根据老俞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长达半个多小时的对标解读,并提出了切合他们家实际的意见建议。“没想到解答得这么详细,以前一些政策不了解,现在全都清楚了,我要回去跟家里人好好商量一下。”带着答复,老俞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从心怀不满到满意而归,老俞心情的前后转变正是新埭镇矛调中心规范中心运行程序、提高运行管理效能,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的显著成果。新埭镇是“天下第一清官”陆稼书故里,其“息事无讼”的理念也成为了新埭镇基层社会治理的品牌。新埭镇在深化这一理念的过程中,一直走在前列。新埭镇矛调中心是全市第一个规范建设的矛调中心,集接待窗口、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综合信息指挥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我们还在全市最先启动了‘一窗受理’,设立了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对来访人提出的各类咨询、信访、投诉、矛盾纠纷事项进行统一登记后,再进行分流,让群众‘跑一地’就能解决诉求。”新埭镇社会治理办主任潘二明说,对初次来访的群众他们要求相关部门在20分钟内到达矛调中心予以解答,通过“随叫随到”让群众矛盾化解更高效。
遇事“多头跑”“盲目跑”,曾经是群众遇到矛盾纠纷的常见困境,不仅大大降低了群众的幸福感,也为化解矛盾纠纷再添困扰。为了破解这一困局,新埭镇围绕“最多跑一地”改革理念,将矛盾纠纷化解的功能和资源整合,集成多元手段,打造治理共同体。在新埭镇矛调中心,新埭镇信访办、司法所、征收办等19个事权部门按照要求进行建制常驻、动态轮驻、涉事随驻。“动态轮驻主要根据矛盾纠纷的变化安排进驻部门,像近期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问题比较集中,我们就安排了农房办等部门轮流入驻,实现矛盾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处理。”潘二明说,不仅如此,他们还安排了党、政领导每周三信访轮流值班接待来访的群众,法官、律师每周三到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通过“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的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新埭镇是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运行走在前列的镇街道,其率先运行的‘一窗受理’机制,不仅大大便利了人民群众,也更准确地研判群众诉求,更高效率解决矛盾纠纷;接访部门的‘随叫随到’机制不仅第一时间回应了百姓诉求,也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为民初心,更体现了群众来访接待中人力物力的高效运用,值得深入实践。”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树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