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公检法”人员(公安民警、检察官、法官),声称你已涉嫌犯罪被调查,此时你也许会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别慌!这就是目前常见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市民千万要提高警惕,沉着冷静,切莫上当受骗。
女子机智反问,骗子慌张挂电话
9月2日上午,正在我市一企业上班的甲女士接到一自称重庆警方的电话,称甲女士涉嫌洗钱犯罪,需要配合民警办案。而且对方准确报出了她的身份证号,还发来了一个链接,里面是一张传唤证,这让甲女士疑惑不已。
“我从来没帮人办过银行卡,更别提是犯罪了。”甲女士感觉冤枉极了,赶忙向对方解释。对方听后,表示信任甲女士,但现在想要确保本人的银行卡资金是否安全,就需要配合民警将存款汇至警方的“安全账户”,最好独自去宾馆操作,而且不能告诉任何人。
于是,甲女士一个人偷偷躲在自己的私家车内,按照对方的要求一步步进行操作。可对方的一句话,引起了甲女士的警惕。原来,就在对方发来个人信息(涉及银行卡账号、身份证号、手机号等)登记链接后,对方竟然还要求甲女士报出银行卡密码。
“为什么要密码?你们是骗子吧?”平日里,甲女士接触过不少反诈宣传,立马警觉起来,并表示要拨打报警电话进行求证。结果,对方没说几句,就慌张地挂了电话。
“正想打电话报警,你们(派出所)就过来找我了。”就在甲女士挂断这通诈骗电话后,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就打来了反诈提醒电话,一面电话指导甲女士去最近的银行网点挂失银行卡,确保资金安全,另一面联合钟埭派出所进行当面劝阻止损。
9月3日上午,民警再次对甲女士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况作了细致的了解,并进行了面对面的反诈宣传,确保甲女士不会受骗。
“公检法”机关具有对公民人身、财产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对公众来讲具有权威性,且许多群众不了解“公检法”机关的办案程序,容易对电话里自称“公检法”的对方言听计从,落入犯罪分子设下的陷阱。因此,广大市民要切实增强防范意识,切莫轻信对方。
听信“民警”办案,女子宾馆独自开房
8月26日下午,独山港派出所也成功止损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
当天下午3时50分许,独山港派出所接到指令:辖区乙女士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急需劝阻。可乙女士电话不接、信息不回,极有可能受骗子哄骗躲到宾馆去了。10分钟后,独山港派出所巡逻辅警在辖区一宾馆内找到了正在与骗子通话的乙女士,并成功制止了乙女士的下一步操作。
“这就是诈骗!你想想,警方办案会让你一个人在宾馆吗?”听了辅警的反诈宣传,乙女士的担心与害怕一下子消失了,她委屈地大哭起来。好在辅警的及时出现,她才没造成资金损失。
【警方提醒】
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遥控”办案,也不可能将“通缉令”等文书直接发给当事人。同时,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清查账户”,更不可能要求当事人进行转账汇款。广大市民要加强防范,如接到类似电话,请第一时间与公安机关联系,或直接拨打“110”报警。
■通讯员 沈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