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旭东
说起何红海的公益历程,最初还是和他自己的孩子共同留下的,那时他每月都会带着他女儿一同看望福利院的孩子们并奉献爱心。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时,他主动加入了灾后重建的志愿者队伍,也真正让他开始了公益事业。“在灾区现场,我看到了损毁的学校和受伤的人,感到自己应该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何红海说。
“一根绳,三个人”,那是何红海刚成立志愿服务队时的真实写照。2012年何红海在平湖成立了一支防溺水志愿者服务队,他们每天安排志愿者在东湖景区开展义务巡逻,劝说野泳爱好者不要在公共水域内戏水,同时对一些溺水者实施救援。“那时经常看到有人下河游泳但不幸遇难的新闻,所以我们就组织起了这支志愿服务队。”何红海说,随着志同道合的人不断增加,他们在2014年正式注册成立了平湖市曙光应急救援中心,并活跃到了现在。“我们希望能尽自己所能为社会提供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救援抢险服务。” 何红海说,此外他们还会开展防灾减灾技能宣传、培训等服务。
曙光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之初,日常运作、意外保险、装备配备等方面的资金来源,除了靠主管部门的支持外,还得靠队伍的自筹和募集,“大家都是自愿参加专业救援的,靠的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和初心,我相对条件好点,我出大头。”何红海说,7年多来,他以个人名义解决机构资金120多万元,并积极探索“以商养队”“以技养队”等自我造血模式,保障队伍训练和救援的经费、装备。
作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他与曙光队员一起参与了丽水抗洪救援、鲁甸抗震救援、天津港爆炸救援、杭州国际马拉松医疗安保、阜宁龙卷风灾害救援、老挝阿速坡省水电站大坝坍塌水灾救援等跨地区、跨国救援。今年7月,河南暴雨,曙光救援队第一时间北上河南开展救援,何红海则负责整个行动的后台资源对接和协调指挥。“我们的队员于22日清晨4点半到达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白沙镇进行救援,当天救援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共转移群众100人左右,分发物资7批次。”何红海说,白沙镇完成转移后,他们又到其他地方开展救援,本次行动共安置转移群众445人,转运分发物资32批。河南灾情严重,平湖也恰在此时遭遇台风袭击,25日晚上,4名援豫队员先行回到平湖开展救援,与在平湖抗台的曙光志愿者会合。“这次救灾行动我们的队员都十分积极,坚守在抗台抗洪前线。”何红海说,他们救援队在平也解决了10多起群众的求助。
值得一提的是,何红海还积极投身平湖地区及周边的突发事件救援,积极推动地方减灾防灾的普及教育,带头领办了“青少年安全自护训练营”党员领办服务项目,在全市各类学校开展灾害现场的安全自救、逃生、应急处置等技能培训,塑造地方公益志愿救援的品牌形象。正如何红海所说的“平时志愿,灾时救援,曙光就在身边”。七年来,他开展各类公益活动近600场次,近5000个小时。时间在变,但他的初心始终不变,一直走在公益的路上,志愿服务已成为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