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7月,曹桥街道野马村种粮大户陆建良领到了今年春季小麦种植的规模种粮补贴,总计1万多元。对陆建良来说,他还是在种庄稼,还是在盼丰收,但他明显感觉这一次申领程序变简单了,补贴发放速度变快了。陆建良感受到的“不一样”里,是市委、市政府“为农”的初心:最近,“浙农补”场景应用正式上线,给予平湖农户全新的种粮补贴申领体验。
据悉,“浙农补”场景应用依托“善治宝”平台以及现有的粮补系统、卫星遥感、无人机测绘技术,并结合实名认证技术实现农户种植作物、地块、面积一张图管理。在这张图上,农户通过手机移动端自行申领种植的地块,确保地块不重复、不遗漏,面积准确、真实;通过这部手机,农户还可在“指端”自主申请补贴,实现“农民不跑,让数据跑”,补贴发放也从原先5至10个月的时间缩短至10个工作日以内。“有了这个‘浙农补’,不仅申领方便,而且到账速度快,这样我就有足够的资金安排接下来的农事。”陆建良为“浙农补”上线点赞道。
“浙农补”的上线,实现了治理端和服务端的“双重便利”。对政府部门来说,“浙农补”申领系统摒弃了传统操作流程中的材料上报、审批、发文等行政化手段,集成原先线下“申请—初审—核查—复核—公示”等多项操作步骤,进一步精简优化办理流程,依托第三方航拍矢量图,村委会、镇街道实现在线一站式审核,做到零发文、线上审,大大提高核查效率。“‘浙农补’既解决了以往政府方操作程序繁、工作效率低、行政成本高、预警预判不及时等问题,又解决了农户方政策不清晰、申领不便捷、补贴到位不及时等问题,实现了‘双赢’。”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浩说道。
“浙农补”是我市基于数字乡村“大脑”强大的数据归集、治理和运算能力,聚焦农业农村领域重大需求、多跨场景、改革任务三张清单,重点打造的应用场景之一,这样的应用场景还有“浙农服”“善治宝”等。目前,“浙农补”“浙农服”2项场景应用列入全省多跨场景重大应用“一本账”。其中,“浙农服”还被列入了省委改革办《数字化改革最佳实践清单(S0)》,列全省78个入选项目第7,是前10中唯一一个县(市、区)项目。
为城乡插上“数字化”的翅膀,让治理更智慧,在平湖已是生动实践。去年,我市物业行业管理规模上升了53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信访投诉却同比下降6.1%。这“一升一降”的背后,正是“智慧红巢”发挥的实效。在以往“智慧红巢”的基础上,今年我市进一步打通基层治理四平台,开发智慧消防物联网、物业招投标等场景应用,对随手拍、红色议事厅等标准化升级……每一次“按需迭代”,都让“智慧红巢”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百姓,也进一步提升了平湖智慧城市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