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85后”大学生跳回“农门”创新业

本报讯 现在大学生回乡做农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放在10多年前,能放弃城里悠闲的工作,回乡当农民的却不多。在新埭镇,有位“85后”姑娘,2011年大学毕业后,毅然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回家继承父母亲创办的家庭农场,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创业、创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就是平湖市奕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盛奕。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新埭镇星光村的平湖市奕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时,盛奕正和工人们一起忙着给西瓜装箱。“今年,我共种植‘天露1号、2号、3号,天露小黄、天露家黄、天露彩虹’等8个品种的大棚西瓜10多亩,眼下主要通过网上农博平台、镇里的数字农产品销售中心及基地的客户群3个渠道进行线上销售,这几天平均每天下单量50多箱。”

盛奕告诉笔者,虽然自己是今年第一年种植西瓜,但她的父母亲早在15年前就是靠种西瓜起家的,不一样的是,现在的西瓜品种更多,种植的模式和销售方式也不同。像“彩虹西瓜”,就以皮薄瓤美、汁多味鲜而受到消费者青睐,每公斤售价高达20元左右。

“这个彩虹西瓜,没有用肥料,是用自己的蘑菇料种的,没有添加任何复合肥、化肥之类,又是釆用蜜蜂授粉,不打任何激素,吃上去鲜鲜的、甜甜的,所以价格比平常的西瓜要贵一点。”盛奕说。

今年32岁的盛奕,2011年从浙江广厦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后,经学校推荐在义乌市萨沃进出口有限公司做会计。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2012年6月,工作一年合同期满后,盛奕毅然辞去了这份报酬丰厚且悠闲的工作,跳回“农门”,做起了农业。

“我父母亲都是搞农业的,他们种过西瓜、蘑菇、芦笋等,父亲又是园艺师,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母亲很辛苦,他们的辛勤劳作养育了我,也让我对这片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我想回家,回到这片养育我的土地,把父母亲的这份热情延续,我也相信自己能够做好。”说干就干,2012年,盛奕正式继承父母创办的家庭农场,并创办了平湖市奕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心一意投身农业。

“产业发展,科技先行。”接手蘑菇基地后,盛奕就与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开展科技合作,注重芦笋、蘑菇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示范,先后成功引进“AS27-96”“英秀一号”“棕秀一号”蘑菇新品种,并创新实施“稻-菇-笋”一体化生态循环发展模式,该模式被列为浙江省十大农作制度创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针对劳动力紧缺,种植成本越来越高的实际,这几年,盛奕全面推行机器换人,通过引入温湿度自动监测、远程集控、自动卷膜、视频监控等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了蘑菇周年化、芦笋智能化生产和管理。自动化的菇棚雾化温湿调控,使原来需要20人完成的任务,如今只要1人就可完成。而改造后的3万平方尺智能温控菇棚,因为采用了床架式地暖循环加热系统,即使在零下六七度的不利天气下,也能达到菌菇生长的条件。

从未知到了解,从涉猎到精通,从规划到落成,盛奕的努力极大地提高了蘑菇生产水平和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公司经营面积165亩,年产值230万元,年利润30万元。今年,盛奕又尝试发展起了大球盖菇、西瓜等作物种植,并注册了“奕龙嫁园”商标,推出了“奕龙蘑菇”“奕龙芦笋”品牌,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和许多坐办公室的同学相比,盛奕投身的农业创业周期长,不可控因素多,且又脏又累。她老公也曾抱怨过她“还不如去干一份稳定工作”。但看到产业慢慢做大做强,还带动了许多村民增收致富,盛奕觉得自己选择的方向是对的。“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定信心坚持下去。” 盛奕乐观地说。

■通讯员 谢付良

2021-08-19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147781.html 1 3 “85后”大学生跳回“农门”创新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