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湖职业中专数学组有一位教师,在她48岁那一年,毅然响应国家号召,投身雪域高原,成为浙江省第二批“组团式教育援藏”教师中的一员,履行着援藏党员教师的神圣职责。她,就是翁海滨。
2019年对翁海滨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当时,平湖职业中专校园网上发出了有关选派援藏教师的通知,当晚数学组在动员后,翁海滨就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同组的老师劝说她高原条件艰苦时,她说:“有那么多援藏同志能克服高原反应,我肯定也行!”凭借这一股信念,她开始学习普高数学教材,收集普高教学资料,研究西藏高考考纲,完成近三年全国高考数学二、三卷,给自己充足电。2019年8月10日,她踏上了为期三年的援藏之路。
进藏后,面对恶劣的环境条件,她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高原反应,但几乎每天都是“呼吸就是运动、走路就是奔跑、上楼就是登高”的状态。“支教学校食堂里基本上是以冻猪肉、大白菜、白萝卜、土豆、豆腐类为主,早餐6天稀粥加花生米、榨菜从来不变,夹生米饭是常态,煮个面条,也必须用高压锅。支教时环境条件虽然差,但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还是要来。”翁海滨说,她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的身份,用心教导好学生已然成为她肩负的神圣使命。
在藏区,孩子们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为了能更快地融入西藏教学,她在第一次备课组活动时就把每一位当地老师的名字写在备课本上,给自己定了一个记住60位学生和同组老师名字的任务,主动向当地老师了解学校近几年的高考数学成绩,做到心里有数。一有机会她就融入到学生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情况、学习困难,与孩子们交心。
在教学过程中,翁海滨发现羌塘高原牧民的孩子们不善于整理,前一天发的练习第二天就丢了,上课时就会手忙脚乱地翻找,于是她就给孩子们买来整理夹。为了鼓励孩子们热爱学习,她还设置了优秀奖、进步奖、同乐奖,购买棒棒糖、巧克力作为奖品。除了让学生提升成绩外,她还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研活动,与一位青年教师结对师徒,承担“传帮带”任务。“当时接手高三14班时,压力还是很大的,但是孩子们也争气,班级的数学成绩排名已经从年级倒数变成了年级第一。”翁海滨说。
课上学习基础知识,课下与学生情感沟通,近两年的援藏工作,她和她的藏族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做到了师生的深度融合。“一次援藏行,终身西藏情!援藏是一种磨砺,援藏是一种情怀。这个暑假,我努力调理身体,整理教材,积极备课,以最好的姿态迎接新一年的援藏教学,展现好平湖教师的美好形象!”翁海滨说。
■记者 王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