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居丹荔
通讯员 倪 颖
本报讯 “老顾家好福气,娶了个好媳妇。”“这姑娘心眼好,对我们这些长辈真的很有礼貌、很关心。”在广陈镇山塘村的油车浜,附近的村民都知道莫彩三这个好人。从广西嫁到广陈的近20年时间里,莫彩三的家庭一波三折,几度陷入困境,但她却用自己并不宽厚的肩膀,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为家人筑起了温暖的小窝。
故事开始于1997年,18岁的莫彩三来到上海市廊下镇的一家服装厂打工,并在同事的介绍下认识了现任丈夫顾其新,并于2001年结婚。刚嫁过来时由于地域饮食习惯差异,莫彩三可没少吃苦头。她努力学习烧本地菜,按照江南菜的“审美”标准:多放糖,浓油赤酱为宜。慢慢地,不仅菜越烧越好,就连她自己也爱上了吃浙江菜,总算是克服了饮食这一道难关。语言又是另一道障碍,由于婆婆不怎么会讲普通话,为了尽快融入新家庭、新环境,她逼着自己多听多说多做,终于也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广陈方言。
当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的时候,不幸发生了。2003年,公公被查出患有癌症,医药费每月需要5000元。由于夫妻两人经济实力有限,借钱治病成了莫彩三唯一的念头。本着全力以赴给老人治病的愿望,他们东拼西借,一口气举债5万元。虽然夫妻两人竭尽全力,但最终公公还是不幸离世,为了尽快减轻家里负担,莫彩三报名出国劳务。经过3年打拼,回国后莫彩三还清了家中债务,让这个家又变得顺风顺水起来,丈夫的工作也十分顺利,家里还添置了小轿车,女儿也聪明可爱。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规划好了下一步的“蓝图”:再攒点钱给闺女买房!
但是,生活又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2017年年初,全家总动员要去选房了,婆婆却突发性脑血管爆裂,生命危在旦夕。婆婆要动手术,这意味着他们辛辛苦苦攒下的买房钱又要另当别用了。不仅如此,后续康复治疗的费用也不是小数目,还要问别人借。孩子的房子和婆婆的健康,善良的莫彩三选择了后者。就这样,才开始幸福生活的家庭再一次陷入“生病——巨额费用——负债——还债”的循环。婆婆出院后,生活仅仅只能自理,不少农活就落到了莫彩三身上。她每天清晨五点多就要起床,上班前抽空种点蔬菜水果,家庭经济又从“零”开始。
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的病情越来越好。然而2019年,又一噩耗传来,莫彩三的老公顾其新查出患上了盆腔肿瘤,这一消息,顿时让莫彩三的心情跌入谷底,但是她来不及多想,便重新振作。“我不能倒下,我一定要坚持住,得努力把这个家撑住。”莫彩三说。2020年,在丈夫需要治疗的紧要关头,却赶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不能带着丈夫前往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医院看病,着实给莫彩三带来了巨大煎熬。等到疫情被控制住,莫彩三立即带着丈夫前往杭州看病,拖着疲惫的身体奔波于家与医院。6月底,顾其新终于住进了杭州的医院,在莫彩三的陪伴和鼓励下完成了手术,而莫彩三也挑起了照顾丈夫的重担。
今年3月,顾其新动了第二次手术,如今,婆婆和丈夫在家中休养,女儿在吉林读大学,莫彩三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好在这次手术很成功,我丈夫也恢复得很好,生活总会越来越有盼头的。”尽管生活艰难,但是莫彩三始终满怀信心,用自己的善良质朴、坚强勇敢,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山塘,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生活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