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始于健康,家国兴旺基于健康。日前,健康浙江办公布了2020年健康浙江建设考核结果,平湖以全省90个优秀县(市、区)得分第一的好成绩再获优秀等次。至此,我市已连续3年获得健康浙江考核优秀。这是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最大肯定,更是对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建设健康平湖的有力鼓舞。
欲究收获,但问耕耘。以健康中国战略为主线,近年来我市卫生健康部门围绕健康浙江、健康嘉兴两级考核,积极探索“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有效路径,持续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优化健康服务保障、营造健康发展环境,以“赶考”姿态书写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注重引导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有了这个‘健康驿站’,我们就能在家门口做健康体检了,真是太方便、太管用了!”说起小区内新启用的“健康驿站”,家住当湖街道洁芳社区三北新村的谢阿姨连连称赞。据了解,建设“健康驿站”是我市打造“更健康之城”、推行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项惠民举措,也是2021年我市民生共享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建设114个“健康驿站”。目前,全市已有47个“健康驿站”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能够为居民提供免费基础体检服务,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体检习惯。
一直以来,卫生健康部门聚焦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着力引导广大市民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和行为养成,切实筑牢健康基石。一方面,依托健康教育专家讲师团、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等专业队伍,通过进村社区、进企业、进家庭,落实落细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等26个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另一方面,推进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普及全民应急救护技能、倡导使用公筷公勺、体育社会组织与农村文化礼堂结对等,不断促进全民健康行为养成。
锻炼是健康生活方式绕不开的“关键词”。为提供更多健康锻炼硬件设施,卫生健康部门全域推进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去年,我市新增各类健康“细胞”1040家,6个镇、57个村全部开启“健康乡镇”“健康村”建设。另外,新建笼式足球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百姓健身房、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等近30个,全市体育场地总面积247.9万平方米,人均面积3.52平方米,走在全省前列,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
整合资源
优化健康服务保障
“慢病门诊真是方便,像配高血压的药,不用上门诊排队,在这里不到10分钟就配好了,而且一次可以开1个月的药量,省去了来来回回配药的麻烦。”林埭镇徐家埭村的徐大伯患高血压多年,去年11月以前,他每两周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挂号配药,11月1日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慢病门诊开业,为像徐大伯这样的慢病患者开通了快捷配药的通道,满足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各类慢病患者长期用药的需求。
开通慢病门诊、提供绿色配药通道,仅仅是我市不断优化健康服务保障的一个缩影。在推动健康建设的道路上,卫生健康部门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资源整合、人才聚合、服务融合,形成了良好的服务保障新格局。例如,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及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市3个医共体牵头医院建有重点专科25个、慢病联合病房14个、全-专科联合门诊15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纳入医共体管理;深化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建立了全专融合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医防融合管理团队等各类专业型服务团队,去年实现全市基层就诊率73.36%;县域内就诊率90.20%,较上年提升2.97个百分点。
此外,多方兜底也为健康服务保障带来了强大助力。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局了解到,2020年度,全市卫生健康支出经费为72229万元,预算数为74034万元,支出完成率达97.56%。除了卫生健康财政保障外,应急管理、医疗保险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等一系列保障,为我市健康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
强化协同
营造健康发展环境
培育生命健康领域“高企”2家;8个项目列入省级生命健康千亿投资工程……发展健康产业是推动健康建设的巨大牵引力,我市加大健康领域补助,2020年,生命健康科技投入98.4万元;8个省级生命健康千亿投资工程,计划总投资6.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5亿元,赋能健康产业培育壮大。
健康产业要发展,离不开绿色安全的“土壤环境”。“我们坚持加强同各部门的协作,在生态环境治理和创建上下功夫,打造健康发展优质环境,推动健康事业阔步向前迈进。”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说。围绕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美丽城镇建设、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创建、国家卫生镇创建、“绿城花海”建设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和创建工作,卫生健康部门携手市级各部门,密切合作、优势互补、践行担当,打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留得住的健康环境,为健康平湖建设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生态风光。
潜心耕耘之下,收获累累硕果。去年,我市成功创建为浙江省“清新空气示范区”;7个市控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85.7%,同比提升3倍;17条市级河道中15条达到Ⅲ类;广陈塘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新埭镇、独山港镇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镇”,全市省级卫生村创建实现满堂红。眼下,“绿城花海”建设、国家森林乡村、“一村万树”示范村、省生态文化基地创建等工作稳步推进,一个绿色宜居的健康平湖正滋养着一个个健康产业茁壮成长,为全市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记者 汤智娟 通讯员 赵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