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高 洁
通讯员 陈明远
“热情、好客、仗义。”蒋风说,这是他对平湖的第一印象。而记者对蒋风的印象,也正是“热情、好客、仗义”六个字。
蒋风经营着一家汽修店,今年是他来到平湖的第23个年头。当年,24岁的蒋风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来到平湖,在市区大南门村盘下了一家小小的店面做起了汽车维修,白手起家的蒋风在这条创业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前两三个月,几乎“坐吃山空”。当时是隔壁开石棉网店的王师傅家“雪中送炭”,经常让女儿拎着大包小包的菜往蒋风店里送,说是种的太多了吃不完。但蒋风心里清楚,这其实是人家的一片善心。“之后,我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别人,事情虽小,但我却觉得很满足。后来我有了一定的能力,就越来越觉得自己要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蒋风说。
“爸爸,我们班上有一些同学好像家里挺困难的,天都这么凉了,还没有穿上厚衣服。”2011年深秋,儿子饭桌上的一句话让蒋风辗转反侧了一夜,儿子的同龄人还没添上秋衣的事一直在他脑海里徘徊。第二天,蒋风去学校确认了情况,并与市育新小学的校长金成进行了沟通。一出校门,他就联系了一个从事服装行业的朋友,加急订下了200套小学生秋装。一个星期后,孩子们穿上了厚厚的新衣服,蒋风心里那块“大石头”也终于落下了。
在热心助人的路上,蒋风也一直在思考,他逐渐意识到:一人力小,众人力大,如果可以发动更多人一起助人,那才是一种大爱。蒋风的想法很快在他身边的安徽老乡中传开,原本就十分钦佩他为人的老乡们积极响应他的“号召”,大家组成了一个爱心团队——皖籍青年联谊会。蒋风至今还记得联谊会的第一次行动是在2015年的中秋节之前,当时十几人的队伍带了月饼、水果和生活用品等,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新埭镇南桥敬老院和那里的老人们一起欢度佳节。
自皖籍青年联谊会成立以来,一直在平湖这片土地上播洒着爱心。连续7年,联谊会的成员在高考期间在学校门口提供免费的爱心午餐,停放若干辆爱心临时用车,义务接送有需要的考生和家长。受他们影响,不少市民也开始在高考当天抽空加入义务送考,爱心车也一年年地多起来。
让蒋风十分欣喜的是,几年下来,皖籍青年联谊会的成员们参与热情越来越高,皖籍青年的子女们也跟随父母的脚步传递爱心、播种希望。“现在我们的成员其实已经不单单是安徽青年了,很多平湖本地的居民,以及来自江西、湖南等地的新居民都纷纷加入了我们,我们已经是一个有着200多名成员的大团体了。”蒋风笑着说。
20多年前,正是平湖这座温暖的小城给予了蒋风希望,鼓舞他走向成功,也带给他许多感悟。喝水不忘挖井人,现在的蒋风也在不遗余力地发光发热,帮助更多身边有需要的人,努力回馈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