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城市·成长

光爷爷的“砖头精神”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509班 周子佩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朴素又执着的党员,他们就像建设高楼的一块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上周末,我来到了老党员光相旭的家中,聆听光爷爷的初心故事。

来到光爷爷家中,只见面积不到60平方米的房子布置得十分紧凑,一体式的餐厅、卧室、书房一览无遗,光爷爷从书桌上拿来了一本《桐城光家》。“《桐城光家》是我花了两年多时间写的,一共七十六回,主要记录了我在第十四研究所的工作经历,想留给子孙看的。”光爷爷说。

书中写到:“十四所是军工研究单位,是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1960年,当时光爷爷26岁,曾当过教员、文书、生产队长,下放到农村劳动,也去过钢铁基地炼钢铁。后来光爷爷被调入十四所,后来还入了党。“这是很光荣的事情,国防事业人人有责,国家有需要,我们都会去。”光爷爷补充道,今年87岁的他眼神仍然坚定。

没有优质的雷达,就没有完美的监测,更没有坚如磐石的国防。光爷爷想,他是党培养出来的,他要把他的毕生奉献给国防事业,奉献给党。1975年,组织上让他担任挖防空洞施工队的党支部书记,他站在最危险的位置指挥施工,结果防空洞塌了方,他正好被砸中了。看到这里,我停了下来。

“光爷爷,那您伤得严重吗?”我担心地问。

光爷爷笑笑说,当时他肋骨断了四根,左大腿的粗龙骨也断了,治疗三个月后就又坚持上班了,后来一直干到退休。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所里购买了一部先进的机器,先仿制,再创新。但专家们根据图纸做出来后,却发现与原件参数存在差距,始终找不出问题来。当时任通用研究部党总支书记的光爷爷思考了一下,便找来了材料采购、生产、检验等一线工人,从每个环节入手,通过排除手法,最后发现该工件一道槽子的深度比图纸标注的尺寸要深一丝。“科研工作差不得一丝一毫。”光爷爷感慨道。

说着,光爷爷拿出了一张珍藏的黑白照片,因为科研生产搞得好,1964年在第十四研究所召开的现场会议上,刘伯承元帅等领导接见了十四所全体立功受奖人员。“中间这个是刘伯承元帅,最后一排那个就是我。这张照片很长,我书中也截取了一部分进去,非常珍贵。”光爷爷说。

一本回忆文集,让我看到了我们国防事业日益发展强大的奋斗历程,也感受到了老一辈哪里需要往哪里搬的“砖头精神”,以及浓浓的爱国之情。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后报效祖国。”临走时,光爷爷将书本赠予我,并语重心长地说。

“光爷爷,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的。”我接过沉甸甸的赠书,坚定地说。

指导老师 陆丽娟

2021-07-05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132686.html 1 3 光爷爷的“砖头精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