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数字化改革带给农户真金白银

“浙农补”首笔规模种粮补贴发放

■记 者 何金妹

通讯员 金玉芳

本报讯 “您9309账户01日11时53分柜面规模种粮补收入10587.50元……”7月1日上午,曹桥街道野马村种粮大户陆建良在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时候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短信内容里提及的种粮补贴收入就是他今年春季种植的面积87.4亩小麦的规模种粮补贴资金。

陆建良告诉记者,往年这样的补贴资金从申请到自己拿到手都要5个月左右,今年之所以这么快都源于我市打造的“浙农补”应用场景。该应用场景依托“善治宝”平台以及现有粮补系统、卫星遥感、无人机测绘技术,并结合实名认证技术实现农户种植作物、地块、面积一张图管理。具体是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运用无人机对全市范围内种植作物进行航拍形成矢量图,明确每块粮食种植地块,自动计算面积,农户通过手机移动端自行申领种植的地块,确保地块不重复、不遗漏,面积准确、真实。“以前都靠‘脚底板’测量,现在打开App就能获知所需信息,还可以线上申报补贴,非常方便。”陆建良拿出手机给记者展示,农田位置、种植面积、种植作物、种粮补贴等信息一应俱全。据悉,我市目前共有50亩以上规模种粮大户657名,总承包面积18万余亩,春季规模种粮面积16.23万亩。据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徐军介绍,部分种粮大户承包合同期限较短,经常发生变化,难以实时监管。以往用脚步丈量种粮面积效率低、抽查方式约束性低,现在运用“浙农补”开展航拍测绘,能高效核实每一个地块,为精准发放补贴打下坚实基础。

农户申请补贴也非常方便,只要一部手机即可。“浙农补”申领系统摒弃了传统操作流程中的材料上报、审批、发文等行政化手段,集成原先线下“申请—初审—核查—复核—公示”等多项操作步骤,进一步精简优化办理流程,依托市级航拍矢量图,村委会、镇街道实现了申请地块信息在线一站式审核,做到零发文、线上审,大大提高核查效率。系统上线后,种粮农户申请到补贴发放从原先5个月左右的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特别是以往种粮补贴通过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发放到户,为实现“农民不跑,让数据跑”,补助申请“一次都不跑”,打通了部门间数据壁垒,与乡镇财政公共信息管理系统端口对接,规模种粮农户只需在手机移动端自主申领,经审核无误后,补贴资金快速直达,真正达到农户自主申领、资金一键到账,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据悉,浙农补应用场景也是我市数字化改革的成果,目前“浙农补”应用场景已被列入省农业农村厅数字建设基层应用目录,同时也正在对接“浙里办”。7月1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已发放资金60537.5元,预计一共要发放春季规模种粮补贴2000多万元,占全市种粮补贴资金的25%。

2021-07-02 数字化改革带给农户真金白银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132204.html 1 3 “浙农补”首笔规模种粮补贴发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