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6月16日中考最后一门考试结束,2021年高考、中考,这两场关乎学生人生的“重要大考”就此落下帷幕。但与此同时,骗子们也开始蠢蠢欲动,开启了新一轮的电信网络诈骗。
从考试结束到成绩查询,在等待分数的这段空档期成了骗子们猖獗作案的最佳时期,诈骗分子会广撒网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查分短信,或是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诱骗性的查分数木马链接,只要有人点进去之后,木马程序便会植入手机,获取关联银行卡等信息,后又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的方式将钱款转走。
面对考生分数不理想,诈骗分子也有“亮招”,声称自己有“捷径”可走,可以直接在成绩后台改分,以此骗取考生家长转账、汇款。但事实上,中考和高考公平、公开、公正,成绩一旦公布即意味着尘埃落定,如果对自己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复查试卷,但直接修改成绩肯定是天方夜谭、不切实际的事情。
从查分到修改成绩,再到学校“补录”,诈骗分子可谓是为考生提供了一条龙“考后服务”。当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面对许多考生“滑档”、分数不够无书可读的困境,诈骗分子会立刻化身为贴心的“好助手”,对考生和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自己又有特殊关系,可以帮助考生拿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只要家长花点钱就可以让考生获得补录的名额,考生求学心切,稍有不慎就会掉入陷阱。
重大考试前后骗局层出不穷,“这种具有阶段性的诈骗类型,主要是抓住了父母希望孩子上个好大学的急切心理,他们求学心切的心理也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实际上,这种案件稍加思考就能一一识破。”我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相关民警说。
实际上,所有的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我市警方提醒:重大考试前后,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被骗,遇到电话、短信、网络留言、发来链接可以修改成绩、有“补录名额”等信息时,不要随意透露考生和家长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切勿相信一些不靠谱的“旁门左道”,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理睬。一旦发现上当受骗,立即报警。
■记 者 金睿敏
通讯员 徐秀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