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滨,鱼米之乡。金平湖历来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地。
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两个战略机遇期的风口,平湖乡村振兴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产业兴旺为先导,以美丽生态为底色,以乡风文明铸魂,以治理有效固本,以生活富裕点亮平湖百姓的美好生活,持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让乡村振兴成为平湖群众生活的“幸福密码”。
去年,在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之年,平湖乡村振兴的答卷尤为精彩:农业增加值增速达到4.9%、连续3年列嘉兴第一;县域数字农合联、“股份分红+善治积分”、“新仓经验+广陈模式”等一批改革项目和创新亮点,走在了嘉兴、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连续八年荣获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8年起为乡村振兴)考核优秀;连续两年荣获省督查激励……“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接下来,我们将锚定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三化’同步目标,谱写‘产业发展有特质’‘美丽乡村有气质’‘农民生活有品质’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浩说。
千里沃野满目新,处处生机金平湖。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的发展之路上,平湖足音铿锵、步履坚定,正昂首阔步迈向高质量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记者 李雨婷 何金妹
强产业,刻画现代农业新维度
“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日子难”,曾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真实写照。农业难、农业苦的说法也正是来源于此。但是,当传统农业不再拘泥于泥土、不再受限于天气,当传统农业插上数字的翅膀开启转型升级的“涅槃重生”,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在平湖,就能找到答案。
走进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的生产基地,除了传统的泥土种植,看到更多的是使用沙培、气雾培和水培等技术种植出来的水果和蔬菜,尤以西瓜、小番茄和各种叶菜类作物最为成熟,也最为畅销。“用沙培、水培、气雾培种植出的蔬菜水果不仅有效节省了人工、缩短了生产周期,也更加清洁、干净,减少了病虫害。”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管理负责人郭东明说,同时品质也更优,就拿最为畅销的沙培西瓜来说,不仅在口感和甜度上更胜一筹,而且产量也能增加20%以上。生态种植方式下的优质产品也让绿迹成为了浙江省首个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每季的产品都供不应求,主打的“明星”产品西瓜和小番茄最为火爆的时候一天就能卖出一吨左右。品质更高,产品的利润也更可观,绿迹出产的蔬菜水果价格普遍都比市场普通品种高一倍左右,农民也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实现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梦”。
不仅是种植方式的更新换代,如今平湖农业搭乘着数字化的快车,正经历着“传统”向“现代”的蝶变跃升。随着平湖去年入选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数字化更加广泛地走进了农业经营主体。
“10个养殖池,16000多条石斑鱼,我一个人就能搞定。”说起数字化带给基地的改变,平湖市一代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技术负责人殷明付很自信。“省时省力,节本增效,品质可控”,这是他对这座数字化工厂最直观的评价,“一人一工厂”的经营模式,对他而言不仅毫不费力,反而更胜以往。以前露天养殖,尾水直排还会造成污染,现在通过厂房内的生物池和微滤机能对尾水进行过滤、净化,实现循环水养殖,达到尾水零排放的目标;以前“靠天吃饭”,只能养殖鲫鱼、草鱼等普通水产,对于石斑鱼等利润较高但养殖环境要求也高的高端品种只能望而却步,现在通过智能化系统可以一键控制水的温度、溶氧等;以前要定期人工监测池塘的pH值、溶氧、氨氮等,现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能实时掌握各类数据……与露天养殖不同,记者在这座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的透明工厂里看到的是在物联网系统运维下,传统水产养殖业的蝶变升级。殷明付也深深感受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一个产业空间更广阔、发展前景更可期的乡村振兴新愿景。
在平湖,农业已不仅仅是“农业”,而是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随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平湖农业正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业态。位于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的平湖千瑞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播种、喷洒农药、施肥等无人机农业植保服务的企业,变传统的人工农药喷洒为无人机作业,为农户解决了用工难,实现了农药减量,保护了水源和生态,开辟了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新篇章;位于独山港镇的东郁植物组培科研中心与美国农业部合作,引进国际领先的木本植物细胞克隆技术、工厂化育苗生产管理体系,生产脱病毒种苗,建成后将成为华东区产能最大、研发成果最高的植物科技实验室……而这些只是平湖产业兴旺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以来,平湖连续四年召开农业经济洽谈会,向国内外优质农业企业发出邀请。四届农洽会共签约项目117个,涵盖人才、科技、数字、金融、美丽乡村等各个领域,总投资125.9亿元。多姿多彩的“农”字产业,正赋予平湖乡村振兴无限的动能与活力。
美生态,提升绿色乡村辨识度
“一楼是客厅、厨房、卫生间,二楼、三楼主要都是房间,总共面积有200多平方米呢!”一说起自己位于新农村社区里的新居,家住新仓镇芦川花苑朝阳苑的杨国军就喜不自胜,话匣子停不下来。
“之前的老房子还是1983年修建的,由于年代久远,居住条件很差,时不时就担心房子会漏水。”杨国军说,房子搬迁成了一家人最热切的期待。幸运的是,去年按照新仓镇农房改善的相关政策,他们在芦川花苑朝阳苑新建了三层小洋房。然而,惊喜还不止于此,小区还配套完成了道路、绿化、亮化工程等,配建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微生活超市、活动广场等。“我们农村现在跟城里人的生活是一样的,居住条件好了,生活环境也好了,现在吃完饭还能去门口的广场和邻居们一起跳舞健身呢!”杨国军说。
其实,芦川花苑朝阳苑的美丽宜居只是平湖农村的幸福一角。近年来,平湖充分关注农民建房需求,致力于农民住房条件的改善,早在2018年,平湖将农民住房改善行动列入市委、市政府四大“初心行动”,去年“安居梦”被列入民生共享工程的“住房大事”行动之一,科学修编了“1+X+n”村庄布点规划,全面优化城乡一体化新社区规划。累计启动建设公寓房9477套,竣工954套,有序安排1768户进社区集聚,审批自然村落保留点建房1344户,确保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不仅如此,还实施了《平湖市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以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塘沟渠等区域为重点,深入推进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进一步擦亮平湖的生态底色、文明底色,不断巩固金平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助力全域秀美。
如今,走在平湖农村,白墙黛瓦的乡村景致、精细刻画的村头小景、干净整洁的乡间小路别有一番风情,每家每户门前干净的垃圾桶和墙上的垃圾分类宣传画,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景美了,人气也就旺了。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平湖农村的美丽经济也成为了敲开农民生活富裕的“金钥匙”。
这个春天,钟埭街道樱花小镇,可谓赚足了人气也赚足了“财气”。樱花小镇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人气爆棚,钟埭村三家村的农家乐也是“一桌难求”。“无论是清明还是‘五一’,我们每天都是爆满,最多的一天中午接待了19桌客人,营业额也是多天过万。”小平农家乐老板李小平说。和他一样,位于“钟溪樱姿风景线”上的10来家特色农家乐都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店,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不光本地游客爱来,嘉善、上海的游客也不在少数。
美丽的生态环境除了促进乡风文明,也为村民开辟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路子。钟埭村成立了平湖市钟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党委书记杨斯君带领村民们一同经营,村内不仅涵盖了农家乐、樱花里梦想乐园、民宿、采摘等几大经营项目,还依托本地油卷、油墩子、油豆腐、米酒“三油一酒”特色地方美食为卖点增加村民收入,带动村民就业。
美丽的樱花是风景,忙碌的农家乐也是风景。如今的平湖,通过加快推进“郁树临枫·醉红江南”风景线、“毗邻党建·农业硅谷”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精品线的建设,通过以点串珠、以点带面,形成了处处是风景带、处处是产业带、处处是富民带的新局面,让田园变景区、农家变客舍,让“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让乡村旅游由“风景”变成了“钱景”。
优善治,培育文明乡村亲和度
对曹桥街道野马村的低保户丁金根来说,从原来的到处找零工到如今捧上了“铁饭碗”,平湖市新美劳务有限公司提供的河道保洁工作让他幸福感满满。“原来每个月最多也就几百元,现在每个月有2300多元,而且工作的地点就在家门口,方便也轻松。”丁金根笑着说,而且更让他骄傲的是新美劳务还是村民们“自己的公司”。
原来,去年8月曹桥街道10个村经济合作社共同成立了全市首家由村集体抱团出资成立的劳务型企业——平湖市新美劳务有限公司,通过有效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我们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以本地劳务输出形式承接街道辖区内各类社会化服务工作,涉及河道保洁、绿化养护、物业管理等各个领域,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也通过定期分红的模式让村级支出项目变收入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冯国中既是曹桥街道章桥村党委书记,也是新美劳务的执行董事兼经理。目前公司已吸纳了65名固定员工,全部为各村村民;签订合同金额已有460万元,预计今年能达到550万元,年净利润能突破100万元,每个村经济合作社预计能获得8万元左右的分红。
强村富民,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平湖一直在不断丰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在“飞地抱团”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内涵,除抱团成立劳务公司外,还创新了“集体+”新型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林埭镇徐家埭村的“公司+社会资本+村民”抱团新途径,采取“村集体旅游公司资源入股、社会资本现金入股、村民农户资金入股”的资源整合利用模式,成立了平湖市乡园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发展餐饮、民宿等业态。新埭镇大齐塘村邀请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村民众筹入股投资“大齐塘村建材堆场码头”村级项目,并鼓励条件优越的村民为村里低保户或低保边缘户垫付投资,补齐了低收入家庭增收致富的短板,每年保底10%的年收益让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参与感。在多措并举之下,去年全市100%的村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达到150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达到80万元以上。
共同富裕的路上“不落一人、不落一户”,是党委政府始终坚定的目标。在强村富民的背后,平湖不忘将低收入家庭的冷暖时刻记在心上。2017年,平湖启动了“飞地抱团”项目低收入家庭持股增收计划,将全市城乡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纳入可持股家庭基础名单,全市低收入家庭通过多方筹措帮扶资金,入股至村级集体经济“飞地抱团”项目,每年获得稳定收益,到目前持股低收入家庭已有3152户、覆盖率97%,累计分红4200多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幅10%以上,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如此,平湖还针对低收入家庭进行了“暖巢家居”改造行动,由政府出资帮助低收入家庭改善居住环境;针对低收入农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推出了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以确保低收入农户“看病心里不慌、看后及时理赔”。
民富了,村强了,老百姓心就安了,乡村也就更加文明了。在生活富裕的背后,如何让乡风更加文明、治理更加有效?平湖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深化微网格、微嘉园、微治理“三微联动”,创新推出连心地图、连心标兵、连心服务、连心议站、连心比武“五个连心”基层治理新模式,“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微网格—户”五级治理体系的构建,也让每一寸土地都有党员精细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党员贴心服务,他们既是邻里矛盾的“调解员”,也是滞销农产品的“带货员”,更是民情民意的“传声筒”,只要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这些红色的身影。这些红色力量是确保将政策送到基层一线,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的最坚强保障。如今,在平湖乡村,8877个微网格的科学划分、769幅连心地图的精心绘制,汇集了民情民意,密切了干群联系,做实了民生事,连起了百姓心,托起了美丽乡村“善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