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报开设的“唱支赞歌给党听——奋斗百年·十全拾美”专栏今起推出第三篇章“十个党建特色品牌”的宣传,挖掘一批党建特色品牌,展示我市红色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同时也为党建引领开新局凝聚更加强大的力量。敬请关注。
■记 者 汪锦秀
见习记者 高 洁
通 讯 员 林中一 曹金凤
【党建品牌】飞地抱团强村富民
【品牌概述】自2006年起,我市聚力推进强村富民计划,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出“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并持续走出了一条从镇域抱团、市级飞地到山海协作、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品牌升级扩容之路。2020年,我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64亿元,村经常性收入2.51亿元,村均达到343.8万元,率先在嘉兴市实现100%的村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15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目标。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03元、增速7.2%,继续居全省前列。
【实践报告】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钟埭街道)沈家弄村,是个名气响当当的富裕村。2018年,该村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就达到了1119.5万元,成为平湖首个千万元村;2019年与2020年,该村再上新台阶,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均突破了1200万元。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2010年前,沈家弄村还是个负债70多万元、村干部报酬靠借款来支付的经济薄弱村。8年时间,沈家弄村是如何从一个负债村一跃成为千万元富裕村的呢?“‘飞地抱团’,‘抱’出了强村新模式,让我们村的资源、资金释放‘乘数效应’,迅速壮大了集体经济。”沈家弄村党委书记孙国强深有感触地说。
早在2006年,我市就启动实施“强村计划”,探索发展物业经济。最初的1.0版属于“单打独斗”型,主要是给政策与资源到村,鼓励村级组织发展物业经济。但在实施过程中,普惠制的模式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一些相对偏僻村的物业无人问津,投入产出比较低。2009年,我市调整政策,改单打独斗为镇域抱团,推出了“强村计划”2.0版。“2013年,我们村与钟埭街道其他4个村共同投资2496万元,在钟埭集镇建造了一个农贸市场, 第二年就拿到了35万元租金收益。”孙国强高兴地说,后来村里又与其他三村联建钟溪商贸城项目,也获得了高收益。但由于各镇街道地理位置、发展状况的差异,并不是所有参与镇域抱团的村都如沈家弄村这样幸运,2.0版的联建项目整体收益并不高。
若能打破镇域界限,集中资源放到更好的平台和区域,一起把蛋糕做大,收益自然也就更多。2014年,沈家弄村与花园村协同其他镇街道的15个经济薄弱村,在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德国产业园标准厂房,按照投资总额10%的分红比例,沈家弄村第二年便获得了84.8万元的分红。该标准厂房项目,也是我市真正意义上的“飞地”强村项目,开创了“强村计划”的3.0版。此后,沈家弄村又参与了54村联建“飞地抱团”项目、36个村和平湖经开共建的平湖智创园(一期)项目,这两个项目让沈家弄村每年增收46万元。其他参与村也一样抱得了“金蛋”。如在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54村“飞地抱团”项目中,54村将120亩腾退复垦指标“飞”到平湖经开建设标准厂房后,每年租金收益1340万元,村年平均增收24万元。“到现在,我们村共参与镇级与市级‘飞地抱团’项目5个,年收益近600万元,是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孙国强表示。
沈家弄村的“飞地抱团”致富记,是平湖所有村的生动缩影。“飞地”不仅解决了资源集约利用问题,还解决了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现在,我市还与青田跨县域‘飞地抱团’,成为全省首创;与四川九寨沟、屏山共建跨省‘飞地’产业园,以此惠及更多薄弱村。”孙国强说,作为“飞地抱团”强村模式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他一直关注着其每一次创新升级。“飞地”经验联姻山海协作与东西部扶贫,开创了我市“强村计划”的4.0版和5.0版,助力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目前,青田县已有265个经济薄弱村共同出资1.62亿元,抱团到平湖经开投资建成高标准厂房3幢,前五年按投资总额的10%给付收益,后五年按“租金+园区企业税收地方所得部分”各50%实行对半均等收益,确保青田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在深化东西部对口协作上,我市分别与四川省九寨沟县、屏山县共建了平湖九寨沟“飞地”科创园、浙川平湖屏山时尚产业园。
更让孙国强赞叹不已的,是“强村计划”6.0版的创新实践,让村里的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有了稳定的收入。“这些因病、因残等原因致贫的农户,增收渠道窄,通过政府帮扶、多方筹措资金,入股了‘飞地抱团’持股增收项目,每年可拿10%的稳定收益,生活有奔头了。”孙国强由衷地说。目前,全市持股低收入家庭3152户,覆盖率97.04%,持股总股金1.77亿元,已累计获得收益4200多万元,户均增收5400多元。
党建引领强村富民,是永远的使命。尽管已经创造性地走过了15年强村富民之路,开创了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典型经验,但聚焦“推动共同富裕”目标任务,我市仍在探索与创新。去年11月,新埭镇大齐塘村把从市里“飞地抱团”模式中得到的启发大胆创新实践,推出了强村富民“众筹+”项目,由村民众筹入股投资建材堆场码头项目,年投资收益不少于10%。全村有629户农户积极响应,众筹资金707万元。今年,我市计划在全市有条件的村推广“众筹+”,探索强村7.0版,带领更多村民共奔富裕路。
【专家点评】平湖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邵守平:“飞地抱团”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直是农村基层的基础工程,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强村富民的阀门。“飞地抱团”模式也是一只“金凤凰”——不仅实现了村集体富,还让低收入家庭入股飞地项目持股增收,将全民奔小康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飞地抱团”还是我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张“金名片”——15年来,平湖不断创新“飞地”理念,打造了一个又一个“飞地抱团”升级版,不仅实现了市域村村强,还探索了山海协作与东西部扶贫的跨省市“飞地抱团”模式,推动了区域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