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今日平湖报

生态美,绿色乡村的辨识度

——乡村振兴的“平湖答卷”之二

蓝天白云下,花栖苗圃,一条条整洁干净的村道、一幢幢宽敞亮丽的新房映入眼帘;田间地头果蔬观光采摘、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彰显着美丽乡村的发展活力……如今,在我市,这样的乡村美景已成为寻常风景。

近年来,我市通过“两美”行动再提升,生态整治再发力,农民住房再改善等措施,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中的突出问题,打造美丽宜居的现代化生态乡村,发展绿色经济,努力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走上好路子、过上好日子,让乡村不仅有颜值,更加有“气质”。

这个春天,对家住新仓镇芦川花苑朝阳苑的杨国军一家而言,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从原本破旧的老屋搬进了刚建好的新型农村社区里的大房子里,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杨国军家,新楼房一共三层,一楼是客厅、厨房、卫生间,二楼、三楼主要都是房间,总共面积200多平方米的新房宽敞明亮、装饰一新,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杨国军热情地带领记者参观了他的新房,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之前的老房子还是1983年修建的,由于年代久远,居住条件很差,时不时就担心房子会不会漏水。”杨国军说,现在搬到集中居住点无论是居住条件还是便捷程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杨国军所在的芦川花苑朝阳苑是去年新仓镇农房改善的重点,配套完成了小区的道路、绿化、亮化工程等,还配套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微生活超市、活动广场等。“新房子住着就是舒坦,吃完饭还能去门口的广场和邻居们一起跳舞健身呢!”杨国军老婆说。

而今,岂止是芦川花苑,秦沙村、费华浜村 ……每一个村庄都成了平湖“美丽”的印记和符号,也成了农村人日落而息的心灵家园、城里人心之所向的栖身之所。近年来,我市致力于农民住房条件的改善,早在2018年就将农民住房改善行动列入市委、市政府四大“初心行动”,去年“安居梦”被列入我市民生共享工程的“住房大事”行动之一。按照“总体稳定、彰显特色”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科学修编了“1+X+n”村庄布点规划,全面优化城乡一体化新社区规划,大幅度增加自然村落保留点,全面理顺村民建房管理“1+1+4+2”政策脉络,不断规范村民建房管理,不断健全制度,强调依法依规,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建房等,打通了基层办理“毛细血管”。这两年,全市已有序安排1652户进新社区建房,审批自然村落保留点建房1219户,自然村落保留点由原来的30个增加到107个,释放约1.4万户建房压力,确保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每天一大早,保洁员富龙根驾着绿色的垃圾分类收集车,穿梭于广陈镇曹港村,只见他熟练地拿起农户门前的垃圾桶,将其放置在收集车一侧的平台上,正前方的智能屏立刻显示出户主信息和垃圾重量,经富龙根现场判定分类情况后,收集车语音提示“合格”。“每只垃圾桶都贴了电子标签,垃圾车会自动扫码读取信息,上面这个是摄像头,可进行感应拍照。”富龙根说,自从有了这辆智能车,农户分类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村里环境也干净许多。

如今,行走在我市的各个村庄,白墙黛瓦的乡村景致、干净清爽的乡间小路别有一番风情,每家每户门前干净的垃圾桶和墙上的垃圾分类宣传画,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自《平湖市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实施以来,我市各镇街道迅速行动,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以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塘沟渠等区域为重点,深入推进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进一步擦亮平湖的生态底色、文明底色,不断巩固金平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助力全域秀美。

■记 者 何金妹

通讯员 郑凯欣 倪 颖

徐冰艳

环境美,提升农民幸福感

村庄美,敲开农家幸福门

2021-04-21 ——乡村振兴的“平湖答卷”之二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111492.html 1 3 生态美,绿色乡村的辨识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