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王茹彤
本报讯 日前,2020年度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出炉,我市名列全省第三。
此次主要抽取了包括项目组织保障、电子健康档案质量、项目工作规范性、群众满意度和项目创新亮点等22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去年以来,我市通过晨间社区服务、抱团攻坚服务、慢病夜间随访、工作进度每周通报、管理质量和真实性抽查等举措,开展以“强弱项、补短板、提质量”为目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百日攻坚”行动,其中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服务内容从9类扩展到12类,新增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更全面地保障群众健康。
在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我市还以医共体建设为契机,创新医共体模式下公共卫生管理,建立基层慢性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转诊—随访—自我管理”服务全链条的医防融合机制。为此,我市共组建15个“全—专科联合门诊”和7个联合病房,由市级专家通过门诊、授课、带教、社区健康讲座等方式,参与并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通过医防融合,我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已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截至2020年底,我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83.03岁,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3.5%,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30.29%,30至70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