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 俊
“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生命,拯救一个家庭”,这一直是内镜医生的终极梦想。每一个内镜人也都期望有一双“火眼金睛”,在茫茫胃腔中,看到早癌。近段时间,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发现2例早癌患者,在此将病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迪和警示。
第一例患者是家住乍浦的74岁的方大爷,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呃逆,进食后症状可稍缓解,口服中药治疗后好转,但仍反复发作。患者家属听说市二院有个上海专家工作室——徐美东教授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工作室。最近工作室的徐勤伟教授来医院坐诊,于是方大爷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徐教授了解患者病史后建议做放大胃镜检查。在给患者胃镜检查时,徐教授发现红食管下段有段黏膜发红,立刻在高清电子放大染色内镜协助下分析这处病灶,考虑食管黏膜病变,通俗地说就是早癌,建议方大爷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第二例患者是50多岁的刘先生,家住独山港镇,平时身体还算健康,但家人健康意识强烈,建议他检查下身体。一听到要做胃镜检查,心中顿生惶恐的他是拒绝的。后来他了解到市二院内镜中心口碑极好,且经常有上海专家来坐诊,在家人的劝导下他鼓起勇气预约了上海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徐勤伟教授。徐教授在为他做胃镜检查时发现贲门有块黏膜轻度凹陷,依据他多年早癌筛查积累的经验以及高清电子放大染色内镜的协助,徐教授考虑贲门早癌,建议等活检结果出来后行内镜下微创治疗。
徐勤伟教授介绍说,以上2例患者,检查时都没有明显消化道症状,他们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罹患癌症是不幸,所幸的是发现得早,及时治疗后,预后会非常好。据目前统计,早癌5年的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
早癌患者的病灶非常小,稍有疏忽遗漏,继续发展下去会成为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也会拖累整个家庭。
消化内科医生建议,当你年龄超过45岁,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呕血及黑便,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下降、肿瘤标志物异常等情况,都要进行胃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