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几年,我们社区的各项治理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这些党员退休了也不闲着,每周二会来这里做做手工。其余时间,我们一有空就会化身为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文明创建、反诈宣传等活动,虽说我们是老旧小区,但我们的社区环境和面貌可一点儿都不比别人差!”在当湖街道滨湖社区的“园缘共享会客厅”,已经退休的屠亚玲和“园缘手工坊”的成员们正在手工编织,之后这一个个精巧的编织口罩,一条条温暖的围巾将会送到高龄老人、残疾人以及生活有困难的人手中。
“‘园缘共享会客厅’是我们社区2019年12月打造的,这里365天全开放,是一个集服务联动、资源共享、活动开展为一体的平台。爱好编织的党员群众就可以聚集在这里,开展以老助老、筑爱助残的活动。”滨湖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于晨怡向记者介绍道。
“园缘共享会客厅”也让“园缘连心议站”有了主战场。据悉,“园缘连心议站”不仅是滨湖社区服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中轴阵地”,也是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活动,提出社区治理问题的“家庭会客厅”。“之前我们老旧小区改造后,停车位都是固定的,社区干部和居民在连心议站开红色物业议事会时,就有居民反映,自己的子女想要来看望,但苦于没有车位,十分不便。”于晨怡说。如何为子女行孝提供便利?如何让“常回家看看”变得不再困难重重?滨湖社区的10个“孝心车位”在百姓的呼声中应运而生。
“孝心车位”的出现是基层治理对民生冷暖的重视,也是滨湖社区在党建引领下的一次有效实践。“党建是社区治理的‘风向标’和‘指挥棒’,而善治的落脚点是居民自治与自理。通过党建引领,深化党群连心共建,进一步激发了社区治理活力,也更好地回应了居民群众的需求,让更多的居民享受了社区治理的‘红利’。”于晨怡说。
开放共享的连心议站,体贴温暖的孝心车位,滨湖社区基层治理的“密钥”是该社区“党建引领善治,七彩滨湖连心”品牌的提升。近年来,当湖街道围绕“友邻善治”理念,以整合和重构传统邻里关系为主题,通过编密友邻体系、优化友邻服务、创新友邻机制,逐步探索形成了“商圈治理”“红色物业”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经验做法和治理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当湖特色的“党建引领 友邻善治”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接下去,当湖街道将继续深化基层党建,筑基而推新,切实将党建引领深入至小区建设和治理各方面。
■记 者 金睿敏
见习记者 王茹彤
通 讯 员 赵泽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