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坚强
1955年出生的徐建强曾经历过“上山下乡”。上世纪70年代,怀揣着一腔热情,她远赴宁夏工作生活。在那里,她遇见了一生的挚爱,组建家庭的两年后,儿子周雷的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平添了无尽的欢笑和乐趣。在宁夏的日子,虽然清苦,徐建强却甘之如饴,因为在她心中,能守着这个幸福的小家安安稳稳地生活是件无比幸福的事。只是,生活有时并不遂人愿。
1983年的某日,周雷病了,连日的高烧不得不让他们选择用药物治疗。而烧退痊愈后,徐建强发现,平日里活泼好动的儿子忽然间变得安静了许多,起初她并未多加留意,直到有一天,儿子在街边玩耍,一辆呼啸而来的汽车急摁喇叭,而背对着汽车的他竟没有反应时,徐建强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孩子的听力出问题了!”这个念头刹那间涌上了心,徐建强一瞬间脑子是空白的,心就像坠到了谷底一般,她一把将孩子拉到身边,大声问道:“宝宝,你能听到我说话吗?汽车嘟嘟嘟你刚才没听到吗?” 儿子的一脸茫然证实了她的猜测……
那是一条漫长而又艰难的治疗之路。孩子10岁之前,上海、杭州、北京……几乎全国有名的医院,徐建强夫妇都带孩子去治疗过,然而这种药物中毒的听力损伤完全不可逆转,他们不得不接受孩子只能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这个事实。
转眼到了孩子上学的年纪,他们所在的城市并没有专业的聋哑学校,考虑再三,徐建强最后独自带着儿子从宁夏回到故乡平湖。儿子被送到了嘉兴的特殊学校寄宿制学习,徐建强则在平湖一家塑料厂跑供销。
彼时,女性跑供销的特别少,因为很辛苦,而徐建强则坚持着,她有自己的打算与考虑:“一方面可以多挣点钱供儿子上学,另一方面工作时间相对弹性,我能多抽点时间去看看他。”因为身体原因,徐建强的先生留在了宁夏工作,每年只有探亲假才能来平,而她只能一人承担着照顾和教育孩子的重任。
跑供销的工作,确实不容易。在徐建强的印象里,那一次跟车的经历就算已经过了几十年,如今想来仍然记忆深刻。当时通信设施尚未完善,因为道路限行,徐建强所乘的货车跟在一辆识路的轿车后面,晚上8点才能进上海市区,谁料两个红绿灯过后,他们跟丢了。无奈之下,徐建强只得沿路一家家地敲开企业的大门,询问是否有电话机可以借用和接收工厂取得联系。几番周折,原本深夜12点可以回平的她,等回到家时天已经蒙蒙亮了。“难,有时是真的难,可是在孩子身边的是我,我得选择坚强,我也必须坚强。”徐建强坦言。
以
诚相待
尽管听不见,可是周雷依然和普通孩子一样,甚至得到着更多的母爱。他的同学总是特别羡慕他,因为别人寄宿在学校,家长大多在固定假期定期接回他们,而徐建强总是三天两头去看望他,每每这时,周雷的脸上总是挂着止不住的笑意。
学业完成后,周雷和同学小惠相恋并组成了家庭。相比较周雷是在懂事的年纪失去听力,而小惠听不见的时间则更早,以至于她从来没有尝试过自己发音。
这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子,与儿子同为聋哑人,徐建强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她的处境。有时候看着小惠不能表达,却又能感觉她为难又羞怯的自卑,这让徐建强心里很不好受。“这里是她的新家,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她心疼着媳妇,也暗暗下定决心,要帮助她走进一个新的世界。
一字一字的,从拼音开始。徐建强将小惠的手放到自己的喉咙处,让她看着自己的口型,如同几十年前第一次教儿子发音说话时一样,耐心十足。有时候,一个字一个词,翻来覆去要练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徐建强总是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教导小惠。一边教,一边鼓励,稍微有点起色,徐建强甚至比小惠笑得更开心。在日常的餐桌边、在临睡前,甚至有可能是在一起做家务、整理房间的时候,两个人都不忘一起练习,彼此的情感也在这样的交流中越来越深。一年后的一天,小惠拉着徐建强,说出了这样一句:“妈妈谢谢您。”这让徐建强眼里瞬间盈满了喜悦的泪水。
婚后第一年回家省亲,小惠执意让徐建强一同回家小住一段时间。在老家,当小惠一一开口叫“爸爸、妈妈、舅舅、舅妈”时,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而她则拉过徐建强,一脸幸福又骄傲地继续说:“妈妈教我的……”
相处久了,徐建强和小惠越来越默契,有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知晓彼此间的心思。在平日里,有时候出门走走,街坊邻居看着两人总是乐呵呵地手拉着手,徐建强总是笑盈盈地问:“像不像女儿啊?”而小惠也处处体贴着徐建强。一次徐建强遇事有些不顺心,坐在客厅有些发呆,小惠比划着问她遇到了什么事,想要和她分担,拗不过儿媳的她原本想搪塞下,小惠则连连说道:“不是,不是……”“她能读懂我的心,什么也瞒不过她。”徐建强说,正是因为彼此间的坦诚相待,一家人无话不说,互相分担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携手走向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幸
福坚守
2005年,小家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徐建强的孙女佳佳出生了。这是个健康聪明的小姑娘,总爱粘着徐建强。可小姑娘也曾有自己的烦心事。幼儿园的一天,小姑娘回家哭了鼻子,细问之下这才知道,原来在学校,小朋友们都在分享假期和爸爸妈妈的亲子时光,而佳佳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鲜有时间陪伴。徐建强听了,心疼不已。也是从那时起,她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陪孙女一同成长。
2009年,佳佳上幼儿园,徐建强报名了老年大学的电脑班;2012年,佳佳上小学一年级,徐建强又报名了影视编辑班。“佳佳在学习,我也在学习,她看着我,就会懂得,连奶奶都还在学习,她更不能放松学习了。”徐建强说起自己的“再学习”经历,满是骄傲。“我可真的是从一个电脑小白成为DV达人了。”徐建强说。从最基础的打字练起,到如今快速又自如地剪辑摄影片段再到轻松完美地制作MV,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凡是佳佳的同学,都会对一个头发花白却精神总是抖擞的婆婆印象深刻。每当学校举行运动会,班级入场式时,这个婆婆总是会举着DV拍摄,遇到学校的节庆活动或是开学第一课,也总能看见这个婆婆在帮他们记录。隔不久,就会有一段制作精美的视频分享到班级的群里,这个婆婆就是徐建强。“孩子们的爸爸妈妈都还在上班,太忙了,我能帮忙留下孩子珍贵的成长片段,心里也是开心不已呢。”因为有了奶奶的倾心陪伴,佳佳更是长成了一个乐观开朗的活泼小姑娘,等到假日里,她总不忘挽上奶奶的手臂:“走,我的闺蜜,我们一起逛街赏花去!”
心
中有爱
在收获孙女快乐成长的同时,儿媳的出色表现和勇气也令徐建强十分欣喜。一次,小惠厂里有一批裤子标错了要返工,小惠所在的科室需要帮忙,时间紧急,可他们之中又几乎没人会做。这时小惠默默地坐到了缝纫机前,虽然不够熟练,但她却耐着性子去一件件地完成,在她的带动下,同事们纷纷加入其中,最后工作顺利完成。这件事,也是很久之后才传到了徐建强的耳中。闲聊时,她问起小惠那时为何会那样做,小惠则笑着告诉她:“妈妈,你教我们要扛起责任的呀!”
在家人身上,徐建强倾注了全部的爱,在支撑起沉重的家庭负担的同时,赋予着这个家庭自强不息的“正能量”的指引。
徐建强如今居住的梅兰苑小区是我市较早的商业住宅小区,2003年,小区探索建立居民自治制度,打算招募一批义务委员,当社区的工作人员敲开她家的门说明来意后,徐建强没有任何过多的思考便欣然答应:“有何不可呢,能在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是一件多开心的事。”于是,小区里多了一个佩戴红臂章的忙碌身影。
那是一次社区的上门宣传工作,徐建强遇上了新居民钱阿婆,巧的是,钱阿婆正是来自宁夏的。因为初来乍到,钱阿婆起初对社区的工作并不十分理解和配合,甚至有些排斥,徐建强凭着早年曾在宁夏的工作经历与同在大西北支边的钱阿婆相识相交。
因为真诚,钱阿婆理解了社区的工作,也主动配合起来,后来更是和徐建强成了好友。2005年,小惠生产时,钱阿婆看徐建强忙不过来,主动承担起徐建强一家的后勤工作,看着健康可爱的小女孩呱呱坠地。几年后,钱阿婆做心脏手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徐建强就像亲姐妹一样地照顾起了钱阿婆夫妻俩。“我们能在这里相遇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互相照顾是缘分,能帮上忙就尽量帮一把……”徐建强说。
这些年,孙女已经长大读了初中,可徐建强却闲不下来。她自学了柳琴,参加了当地的女子乐队,又忙着用自己学到的影视编辑技巧帮助同为音乐爱好者的朋友制作抗疫歌曲MV。社区的专场宣传演出,总少不了她的参与,社区的义务委员,她一当就是18年。“生命会有缺憾,但是只要有直面的勇气,就都不难了,生活也一定会往好的方向去。”她深有感触地说。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文/摄 记者 丁阮育 通讯员 潘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