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前夕,中国文坛上一大批知识分子,疾呼推翻封建统治,倡导社会风气革新,举文学革命和民主主义旗帜,兴思想文化解放运动。1912年春,民国肇始,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成归国后的李叔同,离开天津,来到了先开风气的上海,与一干有志兴邦的文人朋友们一起鼓吹文艺。
来到上海后的李叔同,在朱少屏的介绍下,于1912年2月11日加入南社;3月13日,与柳亚子、朱少屏、姚光、黄宾虹、叶楚伧、曾延年等42人,参加在愚园举行的南社第六次、也是民国成立后南社的首次雅集。
然后应朱少屏之邀,加盟沪上新兴的主流媒体《太平洋报》,与柳亚子、姚雨平、朱少屏、叶楚伧、苏曼殊、胡朴安、胡寄尘、陈无我等共事报业,成为一名媒体人。因《太平洋报》的这群编者大都既是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之骨干会员,又是南社社员,故该报在当时被认为是同盟会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影响较大,流布甚广。
《太平洋报》创刊于1912年4月1日,创办者是沪军都督陈其美,社长姚雨平时任粤军北伐军总司令,主笔柳亚子是总统府秘书、南社盟主;总主笔叶楚伧,则是李叔同南洋公学旧时同学、北伐军之参谋;经理朱少屏是孙中山的总统秘书,也是李叔同的旧友。
这批志趣相投的热血青年以“唤起国人对于太平洋之自觉心,谋吾国在太平洋卓越位置之巩固”为办报宗旨,以鼓吹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反对封建军阀等为言论倾向。李叔同被聘该报主笔,负责《太平洋报》之文艺副刊和广告栏目,并主编《太平洋画报》。
由于李叔同有其专业美术背景支撑以及独到的艺术眼光和创新思维,使得李叔同主持的“美术广告”栏目在当时众多报刊中脱颖而出,成为有别于其它报纸的佼佼者,在《太平洋报》上做广告亦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和艺术品味之象征,其刊登价格即便是旧式广告的一倍,联系者依然是接踵而至。
笔者收集有1912年李叔同所编《太平洋报》的一些广告资料,今略选数则,与众分享。
1912年4月15日的《太平洋报》第四页广告专栏中有一则李叔同为越社编辑出版的《越社丛刻一编》设计的广告。越社成立于1911年,是同盟会领导的南社设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分支机构,因绍兴古称越,故以越名。而《越社丛刻》是越社的机关刊物,由鲁迅主编,当时在绍兴《越铎日报》任主笔的陈去病亦一起参与此刊编辑,仅出一期,内容有“文录”“诗录”两部分,鲁迅的《辛亥游录》《古小说钩沉序》,陈去病的《越社序》等文皆在该册发表。
1912年2月第一集《越社丛刊》出版,总发行所设在《越铎日报》社,分发行所设在南社,由绍兴清风弄内浙东印书局印刷,每本定价英洋二角。而《太平洋报》正是南社在上海的主要交流和联系平台,《越社丛刻》的市场流通由《太平洋报》代为销售,故李叔同在为该书的广告文字设计中除了书名、定价,还注明“本社代售”。
整幅广告图案通过大小两个长方形几何图案为主基调,外框勾勒出图书版式,内框象征内页的书心,而蔓长的枝叶交叉着又象征着蓬勃的生机,文字则布置在枝干围合成的几何图案中,成为整幅图案的聚焦中心,使读者的视线一下子被书体矫健的主题文字和书法所牢牢吸引。构图疏朗有致,虚实相间,显得既简洁明了、主题突出,又雅风扑面,纹饰新颖。
在《太平洋报》广告版面上,有一则广告是李叔同为“国学会”请章太炎作演讲而设计的美术广告。“国学会”是由章门弟子钱玄同、范古农、许寿裳、龚宝铨、沈兼士、马裕藻等于1912年2月发起,章太炎出任会长。章以为“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典章制度名物训诂,玄理道德之源,粲然莫备于经子,国本在是矣,国学兴则国兴。章的演讲多以振兴国粹、激发国人民族自信、生发爱国热情为主旨,疾呼“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章太炎的“国学会”与李叔同等南社社友于1912年6月发起成立的“国学商况会”所持“国而无学,国将立亡”“扶持国故,冀挽颓波”之主张相吻,且李叔同与章太炎、沈兼士等在留日时间上皆有交集,并不陌生。故彼此学术思想上的共鸣,使李叔同在此则广告的造型设计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将广告形式与广告内容完美统一。
此幅广告在形式上采用中国传统的印章为表现载体,通过印章钤印的描摹,阴文阳文并举和十足的金石味,使之与国学会主题相互映衬,既凸显国学主题,又含蓄蕴籍。而上端白文长方印、下端阳文方印、左端书写体文字形成铁三角构图,分别展示出此次讲座的三个关键词:主办方、主讲者、联系方法,简洁明了。原本上端白文长方印沉重的墨底色造成视觉的头重脚轻感,通过下端方形阳文印的体量放大,使重心又稳稳地下移,在视觉和构图上重归和谐,堪称完美。
李叔同在《太平洋报》担任广告部主任一职时,还以夸张、象征、比喻等艺术手法,运用简洁的绘画笔触,创作了不少兼具艺术性、商业性、幽默性和娱乐性的广告作品,具有现代漫画色彩。如为银行家贾季英所编《女子教育》《美国初等教育最近之状况》之出版流通所设计的广告,画面以藤蔓上结满累累果实象征编者贾季英的出版成果;为上海自来火公司设计的以太阳为背景、寓意无限能源、充满光和热的图案广告;为《福建新闻》刊行而设计的广告,图案绘以一个夸张的记者人物形象,以及放大的耳朵和水笔,象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职业报人,这种夸张和象征的表现手法同样在为《平民日报》和“商文印刷”设计的出版广告中得以运用;以幽默、简笔的手法为新新舞台新剧《侠女传》演出而设计绘制的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图;为童世亨所著《世界形势一览图》,描绘的虎视眈眈之老虎地球图等等;为“南社”设计的通讯联络广告,为《湖南公报》《东亚日报》《广东太平洋报》《中国实业杂志》设计的出版发行广告等;为《中西益智图》一书设计的广告,巧妙地运用七巧板的拼图,突出此书益智之主题;一幅幅全新的绘画广告以独特的形式和设计理念接连不断地出现在《太平洋报》的广告栏目中,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笔者收集的资料中,还有一幅李叔同发表在1912年4月11日《太平洋报》第九页上为中国图书公司设计的广告图。此广告图案为竖长方形画面,上为文字,下为图案。李叔同将图案五分之二的空间设计成印刷体文字介绍:公司名称——中国图书公司,公司地址——河南路九十九号,公司荣誉——南洋劝业赛会评为中国第一;而图案下方则留给绘案,以整幅图案五分之三的空间绘画了一幅一手策马扬缰,另一手擎旗的青年骑士图,旗帜上是李叔同手书“实业先锋队”,点出了中国图书公司在业内一马当先的引领地位。上端文字以静,下端图画以动,字画结合恰到好处,虚实相映,动静相得益彰。
李叔同的美术广告,丰富多样,精彩纷呈。他总是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来清晰展示所要传递的广告信息,通过与主题内容相呼应的表现手法,以不同的艺术元素组合,构成不同的广告图案,让形式要素更好地服务于内容,以求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和广告效应。浓郁的金石气息,清新简雅的线条,生动形象的图案,意趣盎然的韵味,优雅唯美的书法,李叔同的广告设计很快鹤立夺目于那个时代的沪上报界,并脱颖而出。
从以上几则广告个案中,我们可以窥得李叔同美术广告设计的风格。李叔同设计的美术广告一改往日旧式广告文字繁多、版式杂乱,形式陈旧呆板的套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艺术之眼光、美术之功底创新广告设计,推出图文并茂之报纸新式广告,在形式和内容上皆有创新和突破。
在广告设计中,李叔同通过巧妙的构思,以新奇花样、醒目图案为衬托,施以趣味性,并间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和优雅潇洒之书法,使内容图文并茂,版式清新疏朗。这种在广告中穿插绘图、木刻版画等艺术手段的运用,使商业广告美术化,呈献给读者的是全新的阅读体验,引人入胜,赏心悦目,读者更是纷纷来信咨询李叔同之广告画。《太平洋报》广告部专门在报上以《广告部答复》来满足受众的兴趣——
徐觉士问:李叔同君法书是何笔法,有样本否?
答:本报报头及本报新式广告木戳皆李叔同君手笔,可供参考。
同在《太平洋报》与李叔同共事的胡寄尘,在1926年9月刊行的《小说世界》中撰文《补记李叔同先生》,评价李叔同的美术广告是前无古人——
李先生再有一种创作,就是美术广告。当日在《太平洋报》社时,就是管这事。凡是商店的告白栏,皆经先生手写手画,书画都很特别,而极优美。和现在日报上广告中的图画相比,真不知隔开几万万里。……就艺术而论,可算是中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种美术广告。
在创作艺术广告的同时,李叔同还推广漫画创作和普及,不仅在报上刊出自己于1909年在日本留学时为好友曾存吴所绘面相漫画,而且在报纸上刊出广告,向社会广征滑稽讽刺画稿,并评出一二等奖和佳作奖,予以鼓励。对于他人他报摹仿其设计之艺术广告作品,李叔同亦持开放之态度,专门在报上公开答复并说明——
张洁人君问:本报所载新式广告之格式花样,可否摹写登入他报?
答:本报以开通风气为主,不愿限制版权。倘荷需用,尽可随意摹写,转载他报。
意在启蒙,但开风气。可以说李叔同在《太平洋报》上创作发表的艺术广告,既开近代报刊广告艺术创新之先风,亦开启了民国漫画之门。
《太平洋报》上刊登的广告,被深深地打上了独具“李叔同”个性符号的鲜明印记,形成李叔同独有的美术广告特色:指向明确、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简洁优雅。这样的美术广告在二十世纪初的报纸广告上是绝无仅有的。陈师曾对李叔同主持《太平洋报》栏目设计和创作的评价是——
体裁新颖,足唤起览者之美感,广告尤其特征。
而李叔同对于自己在《太平洋报》艺术广告领域的创作实践,亦不无得意,自誉自己的新式广告——
《太平洋报》破天荒最新式之广告,上海报界四十余年所未见,中国开辟以来四千余年所未见……本报发行以来,颇承海内外欢迎,广告一栏,尤为大雅所推许,故本埠嘱登广告者,日必数十起,呈报界未曾有之盛况”“新式广告,尤高尚优美,为大雅所奖许……我《太平洋报》之广告部,特延精通欧美广告术大家主持其事,代撰最新式之广告文,并研究最新式排列之方法……我最新式广告之特长有四:
一、上海旧式广告,皆另外专排一版。但看报者,以看新闻为主,于广告一版每不留意,故其效力甚薄。本报最新式之广告,皆夹入新闻之中,或排列新闻之上下两端,殆合新闻与广告为一体,使看新闻者,有不得不看广告之势。
二、上海旧式广告,皆字数太多,排列紧密,以致不能醒目。即幸为看报者所见,亦每以字数太多,不能卒读。本报最新式之广告,文字务求简要,排列务求疏朗,使看报者一目了然,于半秒钟内,能贯通全部广告之大意。
三、上海旧式广告,大半以直写事实为主。新奇花样,殊不多见。本报最新式之广告,专研究新奇花样,或排成种种之花纹,或添入醒眼之图画。此外,有小说式广告,新闻式广告,电报式广告,杂志式广告。种类甚多,不胜枚举,专以引人入胜为主。
四、上海旧式广告,每以一种广告文,连登数月或数年,致使阅报者习见不鲜,无丝毫之效力。本报最新式之广告,可以随时代撰种种新奇之样式,隔数日更换一次。如有愿订特别约章,每日更换者,亦可应命。
《太平洋报》之广告,具此四种特长,故《太平洋报》之广告,承我中华民国社会上公认为破天荒最新式之广告。
除了在《太平洋报》上设计创作大量艺术广告,李叔同还对广告进行理论总结,在《太平洋报》开辟了《广告丛谭》个人专栏,撰文介绍和论述中外广告的各种形式及表现手法,从广告意义的广义和狭义,到广告的科学和技术,从广告形式的种种分类,到广告载体的不同运用,一一加以分别论述。并具体罗列如下——
1、新闻杂志;2、传单;3、书籍目录;4、书籍附张;5、营业招徕;6、定价表;7、画、明信片、信封等;8、时宪书、月份牌、日记簿、星期表等;9、火车;10、电车;11、广告伞;12、广告塔;13、板画;14、音乐队;15、舞台围幕;16、山林;17、公园椅子;18、电柱;19、扇子、酒杯、食箸、火柴等;20、衣帽、手巾、包袱等。
对二十项广告分类,一一加以陈述说明,因为在李叔同看来——
盖商家研究广告,犹军士研究战略。商业为平和之战争,广告即平和战争之战略。值兹优胜劣汰之时代,犹墨守数十年前之战略,鲜有不失败者。
所以,李叔同设计的广告,“创新”二字贯穿始终,时人则以“最新式广告”冠名之。
李叔同还在《广告丛谭》中对广告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影响力和重要性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广告为招徕顾客之良法。往往有同一商品,同一卖价,善用广告者昌,不善用广告者亡,是固事实之不可掩者。虽廉其价,美其物,匪假力于广告,必不可获迅速之效果。反是,以广告为主位,虽无特别之廉价,珍异之物品,然能夸大言于报纸,植绘板于通衢,昼者金鼓喧阗,夜则电光炫耀。及夫顾客偕来,叮咛酬应,始啜以佳茗,继赠以彩券。选择不厌,退换不拒,其商业未有不繁昌者。
他认为最简便也最易于实行的莫过于报刊广告,因为报纸杂志具有其他广告媒介所不及的“流通最广”、“费用最廉”、“制造最速”这三大优势。同时,他对广告的定位、广告媒介的选择、广告对象的针对性也加以分析,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新闻杂志,种类甚繁,性质各殊,读者亦异。故登广告者,当审其新闻杂志之性质,与己所广告者适合与否,乃可收良好之效果。以上海报界论之,如《新闻报》之于商界,《民立报》之于学界,《妇女时报》之于女界,《教育杂志》之于教育界,佥有密切之关系。又徵诸日本报界,如《时事新报》诸者多商人,《日日新闻》读者多官吏,《读卖新闻》读者多文学家,《万朝报》读者多中学生,《都新闻》读者多优人、艺伎。人类不同,需要用之物品亦各异其趣。登纸烟广告于儿童杂志,鲜有不失败者。
因此可以说,国人对广告学的系统研究,发先声者,李叔同当为第一人。而李叔同的《广告丛谭》亦成为我国广告学研究专论的第一篇。
1912年4月间,李叔同还将自己在《在太平洋报》广告栏目上的广告设计案例汇编成《太平洋广告集》,又成就我国第一本美术广告集。尤惜在该集的序文中这样赞叹李叔同——
抱卓绝之道艺振兴国内天产之宏愿,插足广告场中,撰种种新式广告,独得人造之妙用,曲达事物之情状,汇而成册,贡诸社会,缩造化巧妙于寸素之中,促人事进化于革新。
意在宣扬李氏新式广告教化之功。而与李叔同一起共事于《太平洋报》的报社同人孤芳在弘一大师圆寂后,曾写有《忆弘一法师》一文,回忆在《太平洋报》共事时的前尘往事——
他擅长的艺术当中,除了音乐之外,还有书法、花鸟画和篆刻。《太平洋报》的报头,是他的手笔。报上的广告文字与图案,大半也是他写的和画的。他关于广告的设计,很有研究,在那时候中国报纸的广告除了文字之外,没有图案的,只有《太平洋报》的广告有文字,有图案,都是法师一人所经营的,而且他设计的广告,文字和图案,都很简单明显,很容易引起阅者的注意,但是他没有一点市侩气,这是法师的平日读书养气功夫很深的缘故。
所言确然。
《太平洋报》经营半年后,迫于经费困难而告停刊。李叔同则应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之请,于1912年8月转赴杭州,担任该校图画和音乐教师,开始他的师教生涯。李叔同在沪上《太平洋报》的报人生涯虽然前后不到半年,但他主持《太平洋报》文艺、广告专栏期间,以美术的艺术形式创作广告画,开创了中国报纸广告形式的新风气,打破了当时商业广告形式单一的旧局面。李叔同的《广告丛谭》、《太平洋广告集》的出版,他在报纸艺术广告上探索、实践和理论总结等开创性的贡献,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报纸美术广告第一人。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 王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