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局
全力做好资源要素保障
【看点】
“S302、S202这两条道路建设,对完善我市城市道路框架,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抢时间、抓进度,全力破解S302、S202落地空间用地保障难题。”徐海飞在全市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会上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对S302(平湖至安吉公路平湖新仓至曹桥段工程)、S202(嘉善至永嘉公路平湖新埭俞家浜至大齐塘改建工程)建设用地进行了批复。目前,这两条道路建设已获省级预留空间指标1169亩、省级重大基础设施用地指标1061亩(同时列入争取国家土地指标项目清单)、省统筹和嘉兴市统筹补充耕地指标707亩,为项目推进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盘点】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去年全年,我市共向上争取用地指标4651亩,位居嘉兴市前列;全年共优化落实空间指标3678亩;争取省和嘉兴市补充耕地878亩,开展部补充耕地库核查,获得2923亩占补平衡指标……
每一个指标都来之不易。去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牢牢按照“指标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要求,不断提升资源要素保障水平,为全市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各方面注入了强劲的“要素保障 空间优化”动能。
去年1月1日,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正式颁布实施,遵循“谋划早一步、行动快一步”的工作思路,提前研究制定符合平湖实际的土地征收体系,为新法实施以来包括S302、S202、科莱恩等重大项目的征收赢取了时间,提供了保障。
此外,建立健全配置要素资源统筹评估机制,对重大产业项目、重要基础设施项目优先配置要素资源,全年供应建设用地224宗、面积7765.1亩,为历年之最;全年收取土地出让金100.26亿元,同样也达到了历年之最。全年保障农民建房用地806亩,其中计划指标保障673亩,占计划指标的41%,保障量位居嘉兴市第一。
“2021年,我们将重点围绕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增存挂钩奖励等多方面,在用地服务能力上再提升,在资源要素保障上再攻坚,在节约集约上再发力,多途径、多类型向上争取用地指标,拓展用地空间,为平湖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沈明方这样表示。
统筹全域
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
【看点】
从发放线上调查问卷向广大市民征集意见到组织召开专项规划编制专家评审会,再到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专题会议审议通过,《平湖市中心城区道路系统提升专项规划》的完成历时近半年。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指导我市规划便捷、畅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系统,构建内外畅通、层级分明、结构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及道路空间控制体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特此开展了本次《平湖市中心城区道路系统提升专项规划》编制,规划方案超前谋划了“框架性道路格局”“快速路网格局”“轨道交通与道路空间融合布局”“重点节点道路提升”等四个方面内容,高质量打造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为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了支撑与引导。
【盘点】
“去年以来,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坚持推进‘多规合一’,科学合理编制各类空间规划,实现了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和专项规划‘三个全覆盖’。《平湖市中心城区道路系统提升专项规划》就是专项规划中的一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国平向记者介绍说。
为进一步顺应城市能级提升和精细化管理需求,去年编制完成了《平湖市中心城区道路系统提升专项规划》《平湖市中心城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等4个专项规划。同时,积极衔接《嘉兴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步谋划布局中运量公交、公交专用道,巩固提升市交通枢纽地位。布局“一环、八射”快速路骨架,增加中心城区与嘉兴方向、乍浦方向、嘉善方向、枫泾方向及东部镇方向的通道建设,实现毗邻高效互通。
该局始终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结合我市发展定位全力推进市、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新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从空间保障上助力金平湖新崛起。去年主要完成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研究报告》等9个专项研究、基数转换初步成果、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初步方案、生态红线划定等;同步开展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现两级规划编制的互相联动。
在城市建设统筹推进的基础上,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充分挖掘地域人文特色,完善“品质平湖”建设的规划支撑,编制各类城市设计。全域谋划《平湖市域城市设计》编制,全面推进《平湖南市新区及沪乍杭铁路站场区域开发研究及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完成《东方新区研究》《明湖东侧地块开发研究》等17个重点片区和地块研究,着力构建起“市域—片区—地块—节点”为体系的城市风貌引导层级,进一步推进了重点区域、重点地块精细化品质化,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内涵。
狠抓落实
强化自然资源生态保护
【看点】
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建立平湖市王盘山省级海洋自然公园的批复》,同意建立平湖市王盘山省级海洋自然公园。
王盘山省级海洋自然公园的建立,对促进我市海洋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该公园位于我市西南海域,涵盖了王盘山群岛,总面积达11800公顷,其中海岛陆域面积6.03公顷、海域面积11793.81公顷。主要划分为严格管控区和合理利用区两大功能区,其中严格管控区面积3900公顷,以鳗苗、海蜇等水产种质资源以及王盘山无居民海岛群为主要保护目标,兼具生态与资源恢复功能;合理利用区面积7899.84公顷,严格保护杭州湾水域生态系统,保护渔业资源,防止典型生态系统的消失、破坏和退化。
【盘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力量,去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扎实开展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新划定3个自然保护地(东湖省级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整体划出,新建广陈塘省级湿地公园、王盘山省级海洋公园2个自然保护地,局部调整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总保护区域面积达12366.02公顷。
与此同时,全力推进国土绿化美化行动,以盎然绿意提升城乡颜值,绘就“诗和远方”美丽平湖新画卷。去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荣获全省森林生态保护突出贡献集体,九龙山森林氧吧成为全省首批、嘉兴市唯一森林氧吧。全年绿化造林4745.5亩,并且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化基地1个、“一村万树”示范村3个、“一村万树”推进村14个,种植珍贵树木12.3万株。此外,高质量完成海岸线整治修复任务3.87公里,建立了平湖市海洋生态修复育种基地,并被列入省重点科技项目。完成九龙山景观提升工程等一批公益性用海服务,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滨海栈道成为网红打卡休闲地。
自然资源生态保护离不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深入推进。去年以来,该局精心谋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建设用地复垦1626亩,新增省级以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5个,规划整治区域面积21万亩,其中以 “泖水田居”为特色的新埭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被列入国家级试点。与此同时,加快实施广陈镇龙萌村杨树港、曹桥街道孔家堰村和林埭镇陈匠村3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涉及区域面积3.8万亩,其中广陈镇龙萌村杨树港项目被评为嘉兴市2020年度优质工程。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乘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东风,该局进一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创新举措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出台《平湖市耕地保护以奖代补机制实施办法》,完善《平湖市镇街道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通过对耕地差别化补偿机制有益探索和责任的进一步压实,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多元化的耕地保护激励体系,年度兑现耕地补偿资金6088万元。
提升服务
加大深化改革创新力度
【看点】
“没想到拿房当天就搞定了办证等‘一条龙’事项,真是太方便太高效了,这个便民政策真好!”“交房颁证‘零时差’,我们拿房拿得更省心啦!”……
去年5月22日,滨江兴和苑的丁先生及其他几十名业主喜上眉梢,成功在交房现场一手“金钥匙”,一手“小红本”,实现了交房领证“零时差”。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交房即领证”,即业主在交接新房钥匙的同时,就能拿到不动产权、落户、水电气等各项证件。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不同部门间数据通道的打通,还实现了从“人员面对面”向“数据面对面”的云平台转变,真正让纳税人感受到了便民办税、部门合作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盘点】
为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三服务”行动纵深开展,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政策红利,去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交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改革,创新定制投资项目VIP服务模式,为项目落地提供加速度,在企业签订交地协议书同时,实现不动产登记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四证同发”,保障了像科莱恩、润泽国际信息港等重大产业项目在及时落地的同时抢抓开工。同时,实施商品房收房办证“一件事”一次办,作为全省首创经验得到了嘉兴市领导的批示肯定,并获评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交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只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该局按照机构改革后“一类事项一个部门统筹、一个阶段同类事项整合”的要求,率先研究推进县市级自然资源系统 “大审批”制度改革(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多测合一),围绕重点改革高频办事事项,梳理形成办理流程18条主线、涉及730份材料,通过整合优化,目前已合并办事材料28份、精简收件材料98份,成效显著。
■记者 徐晓雯 通讯员 王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