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我市2020年17条市级河道水质评价结果出炉,其中15条水质为Ⅲ类,2条为Ⅳ类,治水成果创历史新高。从治水之初的普遍劣Ⅴ类水,到去年实现以Ⅲ类水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我市治水朝着水质持续改善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黄姑塘是我市最长的市级河道,起点为东湖案山路段,至上海交界,全长25.75公里,流经当湖、林埭、独山港等镇街道。一直以来,黄姑塘林埭段的主要问题就是岸边企业污水直排,影响河道水质,2020年以前一直是Ⅳ类水。“发现问题后,林埭镇和徐家埭村两级共同努力,在黄姑塘水域附近腾退了5家企业,有效杜绝了污水直排问题,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水环境。”林埭镇徐家埭村干部丁伟说。
除了腾退污染企业,林埭镇还狠抓“河长制”,加强河道清淤疏浚,抓好河岸环境整治,通过“河长制”实现“河长治”。一方面,林埭镇对徐家埭花苑、网船浜、严家浜、寺桥头等百姓居住区,进行了污水管网的改造提升;另一方面,针对黄姑塘主河道及支流沿线的5户水产养殖户,开展了养殖尾水治理工作,通过设施建设减少了水产养殖污水的排放。
通过双向发力,2020年,黄姑塘水质改善率为3.8%,成功实现由Ⅳ类水升级为Ⅲ类水的蜕变。和黄姑塘一样,市级河道嘉兴塘的水质在去年也是Ⅲ类水,这跟当湖街道、钟埭街道开展的“污水零直排”工作息息相关。
嘉兴塘全长5.2公里,毛家浜是其中一条支流。钟埭街道白马堰社区清波公寓就在毛家浜边上,该小区有28幢房屋,涉及700多户居民家庭。之前因为污水直排毛家浜,间接影响了嘉兴塘水质。去年,清波公寓新增设了一根根白色的雨水管道,用于收集雨水。原先的雨水管道则被制作成了污水管道,如此一来实现了雨污分离。
2020年,包括清波公寓在内,嘉兴塘附近的13个小区都实现了“污水零直排”,治污迎来转机。同时,当湖街道和钟埭街道还在沿街店面重新安装了标准化隔油池。“原先沿街商铺使用的是化油器或者是不标准的隔油池,这次政府买单进行了标准化隔油池的制作,然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定期给他们清掏,这样就确保了污水进入主管时没有油污。”钟埭街道农业农村办副主任徐冬根说。科学治水使得嘉兴塘水质改善明显,与2019年相比,以污染指数评价为例,嘉兴塘改善了12.1%,在17条市级河道中改善率最大。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上游来水持续改善的基础上,我市打出了一套治水组合拳,强势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城乡污水收集治理,全面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市级河道水质实现了以Ⅲ类水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治水,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强化效果导向,坚持项目治水,推动全市河道水质持续改善,保护金平湖江南水乡的生态。
■记 者 胡佳英
通讯员 徐冰艳 纪亚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