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陇其,因为学术醇正、为官清廉,而成为清代本朝第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这与平湖以及嘉兴地方士人的推动,有着重要的关系;也与全国各地景慕其人品、学术的历代学人,有着重要的关系。
早在陆陇其殁后的第二年,即康熙三十二年,平湖县令吕犹龙、学博谢师昌,便请于该年三月崇祀乡贤祠,他们认为陆陇其:“学本程、朱,政廉召、杜。阐精微于绛帐,典则攸存;布慈惠于花封,讴歌犹在。建议皆关名教,著述具有渊源。允宜俎豆于千秋,以作仪型于百代。”康熙五十四年,嘉兴郡守吴永芳称赞陆陇其:“居官以正,律己以严。幼而读书,不苟嚬笑;长而敬业,惟在躬行。孔孟之微言,阐扬备至;经传之奥旨,研究靡遗。微但两浙之完人,实为四海之贤士。”从而请从祀孔庙,因本朝之人未有从祀之例而作罢。雍正二年再次议配祀,陆陇其便以本朝第一人而获得从祀,主持其事则正是礼部尚书张伯行,他曾说:“自本朝以来,文教盛而理学兴,巨公大贤接踵继出,其笃信朱子之道,而力行之者,尤莫如陆稼书先生。”
我们整理编纂《陆陇其全集》,其实也是如此,主要得益于平湖地方政府和中华书局的支持,而我们参加整理的全体成员,则无论是平湖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其实早已成为陆陇其人品、学术的景慕者。
陆陇其是平湖人民的骄傲,在他的家乡平湖,一直以来都很重视陆陇其的研究与传播。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之下,相关著作的出版、活动的开展更为丰富。比如由中共平湖市纪委、市委宣传部与新埭镇党委联合主持之下,在充分挖掘流传在平湖、嘉定等地的陆陇其清廉故事的基础上,选取了十二个典型故事,由陆爱斌先生主编的连环画册《清官陆稼书》(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〇六年),共计印刷九千册,下发至全市党员干部和中小学校。此外,新埭镇还组织编印了《陆清献公治嘉格言》、《陆清献公莅嘉遗迹》等,初步挖掘整理了陆陇其的家训和事迹。从此,陆陇其鲜为人知的清官故事被平湖以及众多的干部群众所了解和传颂。同时也兴起了研究陆陇其的热潮,平湖市陆稼书研究会、泖水文化研究会、当湖书院等民间组织相继成立,并出刊了《陆稼书研究》、《泖水文化研究》等系列杂志,平湖市文化馆离休干部陈宰编著的《天下第一清官:陆稼书的故事》(团结出版社,二零一四年)、新埭镇出生的金卫其先生编著的《清官陆稼书》(书法卷、故事卷、诗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九年)等推动了陆陇其的研究与传播。
自二〇一五年以来,新埭镇在陆陇其故里泖口规划、修缮、兴建了一批与陆陇其有关的遗迹与场馆,并开展系列纪念活动,比如陆陇其家族祠堂、尔安书院以及“无讼源”展示馆等,作为平湖市人民法院和新埭镇党委政府联合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理论和实践的法治宣传展示重要平台。新埭镇在陆陇其诞辰三百八十五周年、三百九十周年分别举办了专场文艺演出,同时每年还在泖水文化节上举办陆子文化周。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平湖市当湖书院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首届陆子故事节。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三日,首届陆稼书“息事无讼”文化与当代社会治理高峰论坛在平湖市举办,与会的十余名专家学者就“息事无讼”文化与当代社会治理进行了深入研讨。这些活动的开展,扩大了陆子文化的影响。《陆陇其全集》的编纂,便是在平湖市社会各界不断推动陆陇其相关研究与传播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出的硕果。
上海的嘉定,则是成就陆陇其作为“天下第一清廉”的循吏成名之所,陆陇其也是嘉定建县八百年来,最为著名的县令,康熙年间即被崇祀于名宦祠。《陆陇其全集》的编纂,也得到了嘉定学者的支持。二零一六年九月二十四日,由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和嘉定区文明办联合主办的“上海儒学与当湖书院:陆陇其学术思想研讨会”就在嘉定召开,华东师范大学朱杰人教授、严佐之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石立善教授以及杭州师范大学张天杰教授等学者就提议编纂《陆陇其全集》。陆陇其成为“天下第一清官”,就是因为在嘉定任知县两年,嘉定建有“当湖书院”“清廉书院”,也是为了纪念陆陇其,陶继明先生曾为保护“清廉书院”而多次呼吁。另有葛秋栋先生著有《清廉知县陆陇其》,讲述其在嘉定任官的事迹。特别有必要指出的是,陆陇其的《三鱼堂文集》,除了其子陆宸征与侄陆礼征、陆宽征之等人搜罗,女婿李铉、外孙曹焕谋之参校,常熟门人席永恂、席前席校订、刊刻,还有嘉定门人侯铨之参校编订。侯铨之父侯开国,即嘉定忠烈侯峒曾之侄孙,恰为陆陇其在嘉定任职时的受业门人,他为此书作序则说:“其正学清德,惠政嘉谟浃洽于人心,流传于士口,称之为醇儒、为循吏、为直臣,至有目之为圣人者。”
明止堂中国字砖馆的朱明歧先生,不但对陆陇其有着深深的仰止之情,还对其在嘉定的重要影响有深刻的认识。明止堂坐落在嘉定,现藏古砖三万余块,陈列面积近四千平方米,古砖年代从春秋、战国到中华民国,是目前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精品最全、有突出特色的古字砖专题陈列馆。朱先生认为在八百多年的嘉定历史文化长河中,陆陇其是嘉定文化从忠烈节义文化发生转向的重要推手,甚至可以说,没有陆陇其,就没有中庸和合文化在嘉定的全面深植;也就很难想象嘉定会成为中国外交家的摇篮和中国外交思想的渊源之地,当然也就很难想象在嘉定会产生开眼看世界的外交家吴宗濂,首任驻国联代表廖世功,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及后来的吴学谦、钱其琛等。
值得注意的是,嘉定文化转向的重大事件是“嘉定三屠”,走出“三屠”之阴影,则是因为陆陇其。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一六四五),清军攻破嘉定后,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第一次大屠杀持续一天,直到尸体堵塞河流,约有三万多人遇害;第二次是大屠杀后三四天,清军又杀入城里,将还在睡梦中的居民杀害,积尸成丘,又放火焚尸;第三次是二十多天后,清军再次屠杀近二万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即使如此,不断有民众从四面乡镇村庄奔入城内抵抗,直到第三次屠城后,仍然有民众前赴后继。之所以发生三屠,是因为嘉定文化的底色为归有光所奠定的忠烈节义文化。归有光是明代大文学家,移居嘉定后不久发生了安亭张贞女案,受冤人是一名普通女子,归有光为之呼号伸冤,先后写下十一篇文章,通过张贞女事件,开启了嘉定的忠烈节义文化。“嘉定三屠”中的抗清首领黄淳耀,深受归有光思想的影响。黄淳耀从十五岁起师从归有光的侄子归子顾,听其故事,读其文章,以归有光为心中的英雄;年长后又与归有光的曾孙归庄切磋交流学问,亦师亦友;甚至黄淳耀之诗文集《陶庵全集》命名也与归有光之文《陶庵记》相一致。
“嘉定三屠”发生后,作为一场刻骨铭心的灾难,不可避免地要通过新的文化取向来重新塑造嘉定人的性格,从而去影响嘉定人的人生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心理特质、族群性格以及审美情趣等等。历史把这种新的文化取向很有机缘地交给了陆陇其。康熙九年陆陇其考中进士,不久后就到嘉定任知县。世人皆知陆陇其克己修身,洁己爱民,“醇儒第一”“传道重镇”,为理学名家和廉吏典范,却很少人注意到他的亲伯父陆灿被清军杀害于济南司李任上,陆灿妻孙氏,妾王氏及襁褓中的儿子一同遇难。陆陇其为什么推崇朱子理学?为什么教化嘉定能获得巨大影响?究竟传播了什么“道”?所传之“道”就是中庸之道。陆陇其一生的治学主要围绕四书而展开。而四书之一的中庸,朱子认为“孔门传授心法”。陆陇其不仅是中庸的播道者,更是中庸之道的践行者。亲人被杀而与当朝合作,来到嘉定出仕为官,没有强大的精神指引是很难做到的。而这个指引当是中庸所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君子而时中”及“致中和”。同样失去亲人的遭遇,一定让他对嘉定人民怀有真挚的深深同情,而嘉定人民也对其发自内心的教化一定能感同身受,产生深深的爱戴。这就使我们对陆陇其离任时嘉定民众扶老携幼、攀辕痛哭的场景多了一份理解。遇到父亲告儿子,便含泪劝说;遇到弟弟告哥哥,便查出挑唆者。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缓和矛盾,不让矛盾激化,其指向是中庸之道,而落脚点是齐家之道。可以说,陆陇其以将心比心,躬先表率,推己及人的方法,不仅抚慰了嘉定人的精神创伤,也使迷茫中的嘉定人找到了新的文化取向,完成了从忠烈节义文化向中庸和合文化的转向,善莫大焉!朱先生还说,我是嘉定人,我的先祖在“嘉定三屠”中被砍头,头颅悬挂于西门城墙上,后人尊称为“无头太太”;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告诫:做人要“七中八当”,做事不要“冲出乱”,也许这也是中庸和合文化对朱氏族群性格的塑造。
《陆陇其全集》早在二〇一二年就被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列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二〇一七年又成为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规划重点项目。参与本项目的学者,共有十多位,他们有着多年陆陇其以及清初学术研究、文献整理的经历。陆陇其全集具体分工如下:
三鱼堂文集、外集与松阳讲义由杭州师范大学张天杰负责;四书讲义困勉录、续困勉录由中华书局俞国林负责;读礼志疑由湖南大学殷慧负责;战国策去毒由中华书局刘述之负责;读朱随笔、治嘉格言由嘉兴学院张猛负责;三鱼堂剩言由贵州大学王胜军负责;问学录、松阳钞存由中华书局朱兆虎负责;三鱼堂日记由中国地质大学杨春俏负责;陆稼书判牍由平湖市陆稼书研究会金卫其与杭州师范大学陈惠负责;陆稼书先生年谱、长泖陆子年谱由褚家伟、张文玲负责;景陆粹编由平湖市当湖书院吴刚与湖南大学吴旺海负责;景陆萃编补遗由张天杰、吴旺海、上海市嘉定博物馆陶继明与杭州师范大学申绪璐负责。金卫其、陶继明还分别提供了平湖、嘉定两地陆陇其遗迹等相关图片数据。张天杰还负责全书的选编、统稿等相关工作。
三年以来,本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终于在陆陇其诞辰三百九十周年之际,顺利出版十二大册、约五百万字的巨著。由于水平限制、时间紧迫,本书一定还存在不少错误,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引一副被刻于苏州沧浪亭上的陆陇其对联:“乐备礼明贤圣业,水流山静智仁心。”如今也是乐备礼明的盛世,能为一代贤圣,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也是我们莫大的荣幸!至于水流山静,如同贤圣当年这般的智仁智心,则只能是心向往之了。
2020年10月
(注:本文及图片由市图书馆陆爱斌提供)
■ 《陆陇其全集》编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