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佳英
12月17日至18日,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湖州市吴兴区、桐乡市、海盐县学习考察。三地学习考察期间,大家进入企业车间观摩新产品、新技术,感受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实地观摩一条条智能化流水线,感受着“数字经济”发展的蓬勃朝气;步入产业服务综合体,详细了解院校合作、人才引进、技术优势等内容,实地感悟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变革历程。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想,这趟外出学习考察之旅已然成为了平湖铁军对照先进寻差距、开阔视野明思路的过程。
坚持科技创新“第一动力”
创新,是本次学习考察的“关键词”。此次学习考察的企业,大都以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为主。比如,落户桐乡的浙江鑫柔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柔性触控传感器,一期五条产线全面投产后,产值预计可达80亿元。目前,公司拥有员工100余人,其中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占到65%以上。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鑫柔坚持“创新立企”,不少生产工艺处于行业顶尖水平,该项目也被评为2019年度浙江“省市县长工程”。
研发投入占比、研发中心建设、高端人才招引……在学习考察期间,代表团成员纷纷向考察企业了解企业的科技创新情况。通过这次考察,大家对“赢得创新才能赢未来、才能赢发展”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次考察,我对鑫柔科技、东尼电子这些创新型企业都印象深刻。”市科技局局长倪建锋说,企业是创新主体,这些企业坚持以科技创新开路,走在了各自行业的前列,这股钻劲、闯劲值得平湖企业学习。
近年来,平湖不断加快“创新强市”建设,通过出台一系列科技新政,激发平湖企业从“要我创”变“我要创”的创新主观意识。在培育企业主体创新意识的同时,政府还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不断加快创新、人才等要素流动。在过去三年时间里,我市高企新增数量创历史新高。“与纵向比,我们进步很大,但通过这次考察也让我们看到了横向比较的差距。下一步,我们还是要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项目招引力度,构筑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倪建锋说。
坚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数字经济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号工程”。去年,我市出台了《平湖市数字产业定位和生产力布局实施意见》,明确了数字经济重点发展方向,以及提出要构建“1+2+X”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格局。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此次市党政代表团将数字经济发展作为了重点考察内容。
海盐经济开发区5G通讯产业园落户了一大批数字经济企业,园区产品主要用于5G基站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浙江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数字经济小镇,产业定位明确、配套功能齐全,已注册企业235家,注册资金36.5亿元……考察期间,大家实地领略了数字经济平台的发展魅力,纷纷为平台的发展速度、集群产业点赞。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是全市“1+2+X”数字经济发展主平台的“1”,今年招引了我市首个数字经济超百亿元项目润泽信息港项目。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党工委常务副书记、新埭镇党委书记富国权考察后表示,他们将围绕打造“全市数字经济一号主平台”的发展目标,实施“数字经济强倍增”行动,加速形成数字经济爆发式增长的强劲发展态势。
为促进数字产业做大做强,2021年我市将全力实施“数字行动”,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地位,通过确定一个发展目标、制定一套产业政策、明确一批产业定位、招引一批核心项目等,吹响数字经济发展冲锋号,从而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转型升级“一以贯之”
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是全国童装之都,产量约占全国童装的三分之二。为推进童装产业转型、优化童装产业结构,织里镇政府主导建设了织里童装设计中心。该中心是一个为童装产业“微笑曲线”两端而设置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旨在加速完善织里童装产业链,逐步从“织里童装+织里制造”向“织里品牌+织里创造”转变。在织里童装设计中心,市党政代表团走进了面料主题馆、样衣试制间、新品发布厅等场所,具体了解政府为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类型。
童装于织里,犹如服装于平湖。我市是“中国服装制造名城”,服装是全市的传统特色支柱产业,但整个服装产业面临着品牌少、附加值低等问题。近年来,为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做了不少努力,比如,揭牌成立服装文化创意园,重申了创意对服装的重要性;定期举办服装设计大赛,在平湖服装企业与顶尖设计人才之间搭建了桥梁,眼下,全市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幕已然拉开。
“此次赴织里童装设计中心学习考察,是进一步学习先进、汲取经验,学以致用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市经信局局长刘皆安说,当前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我市传统产业转型面临的重大机遇,全市将围绕时尚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服装、箱包、童车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老树发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