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钱澄蓉
通讯员 陈 怡 钱 飞
本报讯 眼下正是秋粮收割的黄金期,也是粮食烘干工作的高峰期。11月18日下午,在曹桥街道孔家堰村禾田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内,10多米高的烘干机正轰隆隆地“卖力”运转,一辆接着一辆的拖拉机满载着稻谷而来。工作人员有的向烘干机内投入谷物,有的在临时粮食堆放点整理稻谷,整个粮食烘干服务点内一片忙碌。而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市供电公司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也跻身其中,对现场的用电设施进行巡查工作。
据悉,自2018年曹桥街道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以来,孔家堰村集体流转土地4千亩,成立了禾田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同年,建设了机械化粮食烘干中心。孔家堰村党总支书记褚寿根说,目前联合社共有烘干机及其配套设施18台,热泵、输送机、清杂机和照明设备运行正常,市供电公司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经常上门,也让忙于晚稻抢收的农户吃上了定心丸。
过去,一到秋收时节,由于缺少设备和场地,种植户的粮食烘干是个问题。自从在市供电公司的帮扶下建设了机械化粮食烘干中心,如今村里每天能烘干300吨粮食,最多的时候每天能达到600吨,有效解决合作社粮食大丰收后的干燥问题,大大减少了今年雨水多导致的病虫害等不良影响,这样的质量和效率在没有使用电烘干设备时是想都不敢想的。站在烘干房前,褚寿根高兴地告诉记者,这种电烘干技术运营成本仅为燃煤烘干的一半,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节能环保,安全便利。
粮食烘干遇上电能替代,一粒粒“洁净”的麦粒显得更加金黄。“目前,平湖各镇(街道)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共有粮食烘干机64台,粮食机械化烘干能力达1860吨。”市供电公司营销部相关负责人吴佳介绍道,在过去的基础上,今年全市又新增14台电烘干设备。
为了保障全市农田秋收期间的可靠用电,市供电公司组织党员服务队对全市各粮食烘干点涉及的10千伏线路、用户专变等供电设备进行特巡特护,特别为新仓镇、新埭镇等几个广泛使用粮食烘干设备的村镇建立了微信工作群,24小时全天候值班,实时在线监测、采集用电负荷,及时有效掌握用户用电情况。同时,定期上门巡查烘干用电设备、解决用电问题,并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安全用电知识,服务农户科学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