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徐晓伟
通讯员 马君君
本报讯 “老王啊,帮我看看,这个鸡毛丢哪个垃圾桶?”“来来来,老王看看,玉米芯子算啥垃圾?还有瓜子壳怎么扔?”这个村民口中的老王叫王付根,是新埭镇星光村11组曹坟村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主要负责全组22家村民户垃圾分类工作。在最近召开的星光村垃圾分类工作小组会议上,王付根忍不住乐呵呵地跟大伙儿反映:“现在走在村头,拉着我问垃圾分类的村民,是越来越多了。”
然而,星光村11组刚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时,情形却不是这样的。垃圾分类工作细又杂,涉及到家家户户每天居家过日子,再加上村里老人多,还有外来租住户,工作一下去就遇到了阻力。“原本丢个垃圾一分钟的事,现在还要拣拣分分,真麻烦。”“又不是城里小区,乡下搞啥垃圾分类。”“我老太婆字啊不认识,弄不来。”村民对此怨言颇多。作为垃圾分类督导员、宣传员的王付根,刚开始上门做工作时,不是遇到转身想回避的,就是笑嘻嘻当面打哈哈回头依然照旧乱丢垃圾的。如何将垃圾分类工作切切实实做下去,引导村民们从抵触到欢迎再到身体力行积极参与,是摆在王付根等一线垃圾分类督导员面前的难事,也是横在村垃圾分类工作组组员们心头的要紧事。
“没道理城里小区做得好,到农村里就做不好,其他村里做得好,到我们村就做不好。”王付根暗暗下决心。但全村垃圾分类工作怎样铺开并深入,终究要有方式、用方法,于是,通过一次次的观摩学习和试点探讨,全村的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抓实抓细。在这个过程中,王付根一家家上门宣传,村民不在家就多跑几次,对垃圾分类不正确的村民手把手指导,遇到村民的询问就进行详细的解释,终于渐渐推开了一筹莫展、举足不前的局面,星光村也多次在镇里垃圾分类考核中名列前茅。
从一开始的全靠垃圾分拣员独自逐桶分拣,到村宣传员们上门宣传带动分类,再到如今村民们各家各户自行主动分类,现在星光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以前啊,大家都是站着看我分,现在都是主动来问,主动自己分,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这样呢。”作为一线的垃圾分类督导员,王付根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只要家家户户都重视了、参与了、做好了,垃圾分类的活我是越干越开心,越干越有劲。”王付根高兴地说。
“垃圾分类督导员是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力量,一个认真负责的督导员不仅会提升负责区域的垃圾分类质量,也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而带动更多的督导员做好工作。”市分类办常务副主任王跃平告诉记者,接下来市分类办也会出台垃圾分类督导员的工作细则,并对全市垃圾分类督导员开展培训,进一步提升督导员们的工作能力,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