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历史古籍里 书墨依然香

市图书馆获“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本报讯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市图书馆榜上有名。

走进市图书馆三楼的地方文献、古籍阅览区,一排排褐棕色的木质书架上,一本本精致的文献书籍整齐陈列,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引人入胜。市图书馆古籍藏量丰富,共有36363册,其中3705册为善本,《大学衍义补纂》等二部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另有十二部入选“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两个古籍专用书库总面积200平方米,其中普通古籍书库160平方米,善本古籍书库40平方米。

从2013年获评“第一批浙江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到2016年成为“第二批省级古籍修复站”再到如今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些骄傲的成绩背后,更多的是图书馆人不懈的努力、辛勤的付出。“光是前期为了摸清馆藏古籍家底,开展古籍普查工作这一项,前后9名同志花费了4年多的时间才完成。对于一个县级图书馆来说,这个工作量是十分庞大的。”市图书馆古籍地方文献部主任沈众英说,他们在摸清家底的同时也完善了古籍目录体系,形成了一套更为准确完整的馆藏古籍目录,为下一步针对性的开展古籍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发挥古籍自身的文化价值,延长“生命周期”?对古籍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是不可或缺的。在阅览区的一角,《平湖历代闺秀文学作品汇编》一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书中共收集117位平湖闺秀及一个闺秀诗社的文学作品,一百二十余幅精美的书影,此书于2017年正式出版。“随着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2016年我们逐步把工作重点向古籍开发利用转移。”沈众英介绍说,截至目前,我市已先后整理出版了《平湖竹枝词续编》、《平湖历代闺秀文学作品汇编》和《平湖旧志三种》,充分挖掘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籍资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保护古籍,要让古籍真正“活”起来,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还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宣传与推广,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展览、征文比赛、专题讲座等都是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在展览方面,市图书馆可谓煞费苦心、别出心裁。“传统印刷技艺进校园”“馆藏《红楼梦》版本展”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宣传活动吸引大批孩子、家长、古籍爱好者等前来参加,近距离地探一探古籍的“真容”,闻一闻历史的“墨香”,让更多的平湖人了解家乡自身的历史文化。

注重古籍的保护和开发,不仅是对地方文史的深入挖掘,更是对历史文脉的有力延续。“我们将再接再厉,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要求,不断深化工作,继续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市图书馆馆长陆爱斌说。

■记者 吴振浩

2020-11-09 市图书馆获“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6461.html 1 3 历史古籍里 书墨依然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