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 政协之窗

努力打造新型农业平台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记者 居丹荔

2017年11月,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为助力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2018年,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农开区的建设进展、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举行常委会议专题协商,提出《关于努力打造新型农业平台,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案》。2020年10月21日下午,市政协开展主席会议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活动,对这一建议案的办理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旨在为农开区的发展进一步聚合力、添助力。市政协主席石云良,副主席沈幼锋、唐华荣参加活动,市政府副市长沈志凤应邀参加。

谋定后动目标清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扬优成势,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乡共荣的良好局面,但较之省内外先进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2017年11月,我市设立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作为一次全新的探索尝试,开发区究竟如何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强化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亟须破解的难题。

为摸清当前我市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推进情况,客观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与建议,2018年3月,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农开区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同年6月,市政协十三届七次常委会议围绕“努力打造新型农业平台,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前瞻性研究”进行了专题协商,会议在肯定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设立以来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客观分析了广陈镇的基础条件和推进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建议立足平湖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出新,紧紧抓住“产乡融合”这个关键,以城镇的理念规划农村,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职业的理念培育农民,以城补农,以企带农,以产兴农,走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平湖新路,推进乡村振兴的平湖实践,并提出了“凝聚共识、打造先行样板,谋定后动、抓好规划引领,乘势而为、聚力破解瓶颈,产业为基、提振发展后劲,富民为本、推动乡村振兴”等五大方面的建议。

三年的时间,农开区在发展实践中注重听取、吸收和采纳政协的意见建议,尤其把保持发展定力、坚持“连村带镇”、破除土地制约、创新融资机制、打造总部经济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有力地推动了农开区的发展。

千方百计推动发展

当天的活动中,与会人员实地视察了位于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的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和产业化项目及美郁花园农场。在随后的集中会议上,听取了农开区开发建设情况及农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的通报,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建议案的办理落实情况开展协商讨论。   

“2017年成立至今,农开区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仍是短板。”作为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同时也是市政协第十一界别活动组(农业)组长,金莉率先发言。集体经济事关农民收入,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也是农民致富。为切实增长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金莉从集体经济集成改革主要发展点、主要突破点、协同推进点这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农开区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方面,为农开区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提出意见建议。

“农开区从成立建设至今,可以说是旧貌换新颜,在生产生活上都有良好的进展。”委员宋丽梅参与了此次专题调研,她结合自身感触从农开区的运营、功能定位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建议农开区朝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的营销商、特色园区开发的运营商、生产性服务业的提供商、国有资本多元化经营的投资商几个方面发展。

委员许建军就职于农开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见证着农开区的发展。在当天的活动中,他将目光放在人才方面,呼吁在引进高科技人才的同时,要关注农业基础性人才。“目前我们高科技农业主体基础性农业人才极度匮乏、小微特色农业主体青年创业人才青黄不接、本地中职教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呈现空白。”许建军列举了目前农开区在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自足本地中职教育,加快培养农技基础性人才的建议。

委员季小英是课题组成员,全程参与了课题组半年多的实地调研和多次磋商讨论,作为课题组成员和政协委员,她一直都关注着农开区的建设和发展。当天,她围绕“构建三产联动发展”“一三联动增强活力”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她建议农开区在招商引资招强培优的基础上,进一步带动人气,增强活力,在扩大影响力上下功夫;在农旅融合上,充分发挥区域联动的功能,形成跨区域产业联合,多维度引爆人气,扩大农业经济开发区在公众中的知名度。

委员屠华中结合实地视察和会议上的情况介绍以及自身的工作实际,从土地要素方面提出了专业的意见建议。建议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利时机,做好相关工作;加大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力度,推动土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同时建议农开区做好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文章,弥补农开区产业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

针对农开区的进一步发展,委员谢静方从“夯实运营主体的功能定位和经营治理”“完善公用设施服务供给能力”“强化农开区产业互动运营能力”等方面为农开区发展出谋划策。他建议农开区在经营治理上健全“政企分开、层级清晰、科学治理”的管理机制,健全集团法人治理架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争通过几年时间,将农开区打造为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运营管理科学、风险把控有序的专业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同时立足农开区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将农开区建设项目分为政府投资、国有公司投资两条主线,明确两者界线,农开集团也要立足于自身各经营板块的特色,因地制宜建立多元化合作模式。

真抓实干确保成效

根据建议案提出的“凝聚共识,打造先行样板,明确发展定位、坚持发展定理、强化发展目标”这一引领性核心问题,三年来,农开区始终坚持“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像重视城市建设一样重视农村建设”,紧紧围绕建设“农业硅谷、农创高地”这一定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创出了“股金+租金”的土地流转模式、“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民增收模式、“总部+技术+品牌+服务”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一以贯之追梦奔跑。在工作落实上创新实干,创新“三产融合”的发展理念、“区镇合一”的经营理念、“扶大扶强”的政策理念,切实落实工作举措,增强发展动能,创新实践农业转型升级模式、产乡融合发展模式、对外开放合作模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科技为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接下来的发展道路上,农开区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水源地生态红线调整契机等,从“十四五”的战略角度科学研究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引领农开区可持续发展。产业上坚定不移走三产融合之路,抓好一二产业融合、一三产业融合的文章,同时抓住广陈水源保护区调整机遇,围绕水源保护区打造长三角乡村振兴下的田园绿镇。

农开区的发展不停步,我市对于农开区的支持也不落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像抓工业一样抓农业、像抓工业一样建农业园区、像抓工业一样抓招商引资。三年时间引进了一批优质农业项目,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沈志凤副市长对市政协长期以来给予乡村振兴工作和农开区建设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说,市政府将认真梳理并积极采纳政协提出的有关意见建议。她表示,农开区的开发建设是系统长期的过程,下一步,市政府将围绕如何在“重要窗口”展示平湖农业板块的精彩继续努力:一是在深化创新的理念方面继续努力。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聚焦品牌,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农业,提高资金投入、土地质量、项目科技含量、服务水平等,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二是在深耕农业的“蓝海”方面继续努力。先行探索,发展“四新”经济,在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方面做深做透,在农开区引进好项目、大项目、龙头项目。三是在深挖潜在的资源方面继续努力。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相结合,生态的和发展的相结合,富民的和兴业的相结合。

石云良主席充分肯定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下一阶段农开区的发展要重点关注三个“更加协调”:一是规划定位与区域统筹如何更加协调;二是开发建设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如何更加协调;三是探索农村改革集成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更加协调。

石云良主席强调,要保持定力、扎实有为,建设高质量的农开区。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保持发展定力,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要立足高质量、现代化、竞争力,做到坚定目标定位不动摇、保持发展定力不动摇、持续完善发展规划不动摇。二是要扎实有为,全力培育农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做强产业基地、育强市场主体、注重融合发展、提升城乡面貌、突出富民为本。三是要优化工作机制,为建设高质量农开区提供有力的保障,做到优化统筹协调机制、优化要素保障机制、优化人才引育机制。市政协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农开区的发展,为实现打造“农业硅谷、农创高地”的建设目标贡献政协的智慧和力量。

(本版照片由市政协办提供)

2020-11-05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5557.html 1 3 努力打造新型农业平台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