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当湖街道虹霓村的和合花苑公寓房一期建设工程现场,只见一栋栋5层小洋房矗立在那边,一台台太阳能热水器也已在屋顶上“整装待发”,工人们正在进行室外停车位道砖的铺设和绿化土方的回填工作……“天天盼望着早日搬进去,现在终于快盼到头了。”2017年拆迁到如今,已过去3年,3年里家住当湖街道虹霓村的村民林金华一家六口人只能分散在外租房居住,现在眼看着公寓房建设已到施工收尾阶段,一家人马上能重新相聚在新房中,他的喜悦之情就溢于言表。
今年是我市农民住房改善行动的攻坚之年,让百姓住得舒心、安心、暖心是住房改善的一大标准。“我母亲快80岁了,之前一直担心安置房没有电梯,上下楼会十分不便。现在得知每幢都有电梯,我们一家人别提多开心了。”林金华说。据悉,和合花苑公寓房一期建设工程总用地面积1979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409平方米,该项目共建造9幢5层的住宅,全部配备电梯。并且在前期与村民沟通交流中,共设计了106.5平方米、107.5平方米和120.5平方米3个户型,满足不同村民的住房需求。此外,自行车库面积4685.68平方米,机动车停车位有242个,非机动车位有420个,切实保障了村民的“停车难”问题。同时,在建设品质上,整个项目都以商品房的标准进行设施配置和完善。“住在景区里,出门是花海”是对和合花苑公寓房最好的诠释。
农民住房改善是急事、难事、大事,更是人民群众的切身事,百姓是否满意是考核工程项目的重要指标。“百姓就是最好的‘监工’,和合花苑公寓房建设工期的每一步进展,百姓都看在眼里,没有人来村里抱怨,就是对我们这项工作的最大认可。”当湖街道虹霓村党委书记富国勤说。目前和合花苑公寓房项目已进入后期室外附属的施工阶段,室外附属工程完成约70%,预计项目将在11月份完成竣工验收,具备交房条件。
一项民生工程,一个百姓“安居梦”。近年来,为切实破解当前农民建房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当湖街道通过规划局部调整、增减挂钩指标落实、计划指标争取等多种渠道,出台一系列政策方案,落实满足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求,助推农民住房改善。据悉,除了和合花苑公寓房一期外,当湖街道通界社区囤院里公寓房也进行了收尾阶段,整个项目预计在12月底之前完成竣工验收。“由于疫情,工期稍有延缓,但我们正努力将疫情耽误的工期抢回来,争取在年底前就能让虹霓村和通界村的村民都能入住温馨的公寓房。”当湖街道城市管理办主任纪国平说。
■记 者 金睿敏
通讯员 赵泽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