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市司法局了解到,自今年启动“无证明城市”创建以来,截至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证明事项梳理结果统计表材料汇总表》制定工作,接下来将就证明材料取消清单与保留清单(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预计于本月底向社会公布。
据介绍,为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当前反映比较普遍的办事材料多、证明难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巩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深入推进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制订出台了《“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至12月底前,确保全市基本清理取消证明事项,实现“无证明”是常态、“要证明”是例外。
《实施方案》明确,我市打造“无证明城市”的目标任务是在平湖市域范围内,企业和群众到本地政府部门单位、公共服务机构办事,无需再到相关单位开具证明,通过直接取消、申报承诺、数据查询、部门核验等方式进行,12月底前,基本实现市政府及其各部门、镇街道(含所属事业单位)实施的行政审批和主要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之外“无证明”,水、电、燃气、通信运营、有线电视、银行、保险等公共服务单位的办事项目清单之外“无证明”,确保全市基本清理取消证明事项,基本建成“无证明城市”。
“创建完成后,申请人到政府部门办事,无需开具证明,而是通过申报承诺、数据查询、部门核验等方式实现‘无证明’办理。”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无证明”不是完全不需要任何证明,但无疑对政府数字化转型和部门数据共享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市依托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协同办事平台设置“协同证明”模块,畅通机关内部获取证明材料渠道,提升部门间证明材料共享效能。12月底前,我市将建立证明材料一次提交、多次复用机制,对于多次办理的同一类审批服务事项,除首次提交证明材料进行核验之外,不再要求企业出具提供。
“无证明城市”的创建,将过去由群众和企业提供证明,改为由政务服务部门主动向出具单位调取,这不仅和数字化转型有关,更涉及工作人员服务理念的转变。“我们把‘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列入对镇街道、市级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对推进不力、工作滞后的,进行通报。12月底前,还在部门后台间打通一条核验渠道,推进部门间信息协查系统的应用,建立良好的联络和协作机制。”该负责人说。
■记者 冯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