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好媳妇莫彩三的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西瓜灯文化节期间我看到了很多少数民族元素,感觉特别亲切”“和少数民族小朋友一起画画做游戏很开心”……今年9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我市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组织开展了“2020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通过系列活动促进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倡导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大力营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浓厚氛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在平湖市少数民族工作室地方标准中,我市将“重文化交融”这一运行规范列入其中,由各少数民族工作室搜集和挖掘少数民族群众的特长,鼓励少数民族群众组织兴趣爱好小组,定期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展示少数民族文化。另外,少数民族工作室还将“重典型引领”作为工作规范,积极推荐少数民族群众在创业创新、文明创建、爱岗敬业、社会公德、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先进示范典型,为少数民族群众树立学习榜样。
学少数民族乐器、唱少数民族歌曲、跳少数民族舞蹈……在当湖街道凤凰社区“陈老师工作室”,常常能见到少数民族子女欢乐唱跳的场景。“陈老师工作室”负责人陈晓清是苗族人,热爱唱歌、跳舞的他在平湖开了一家琴行,除了经营乐器生意外,他每周六上午都会为凤凰社区民族小候鸟驿站的孩子们进行少数民族乐器、歌曲、舞蹈等教学,还积极参加进社区、进敬老院等公益活动,用少数民族歌曲和舞蹈传递民族团结的正能量。
据介绍,今年凤凰社区以“阳光嘉苑少数民族示范点”项目为切入点,建设“陈老师工作室”,由陈晓清担任工作室负责人,有针对性、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各类民族团结活动,将民族文化、民族教育融入日常文化建设之中。“我在平湖已居住了20多年,切身体会到这座城市对少数民族群众的贴心关怀和服务。希望借助少数民族工作室这一平台,让更多少数民族同胞了解、爱上这座城市,我也会继续用歌声和舞蹈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加油助力。”陈晓清说。
目前,全市各少数民族工作室以文化融合为有力抓手,架起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互信桥梁。譬如,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共同参与相关节庆活动,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交流交融、互学互鉴;通过社区邻里节、结对认亲等民族主题活动,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培育、选树少数民族先进示范典型,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为抓手,全力推进少数民族工作室建设提质扩面,凝聚各民族力量,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努力打造平湖民族工作的新样板,为建设‘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新崛起之城注入各民族力量。”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曹冬梅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