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老师,这是兔子月饼吗?”“不是哦,这个叫做玉兔面塑。”……在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前夕,一场以“团圆”“团结”为主题的少数民族新居民子女迎中秋庆国庆活动在新仓镇老李少数民族工作室举行。活动中,孩子们学习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动手制作玉兔面塑,感受浓浓节日氛围。“这些孩子的父母都在新仓上班,平时比较忙,所以我们会常态化开展各类活动,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也希望孩子们能对第二故乡更有归属感。”新仓镇老李少数民族工作室负责人李锦社说。
新仓镇老李少数民族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6月,是嘉兴市第一家少数民族工作室,主要以安徽籍少数民族群众和新仓集镇少数民族群众为服务对象,同时兼顾全镇所有少数民族群众。工作室设立关爱帮扶、矛盾调解、快乐驿站和就业咨询4个小组,为少数民族群众在新仓生活提供服务和帮助。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室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快、劳动力缺口大的实际,主动发挥纽带作用,搭建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推荐服务平台,化解当地用工难问题,也为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路径。
“少数民族群众远离故土来到平湖打拼,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应。鉴于这一现实情况,我们把做好民生服务工作作为少数民族工作室的一项重要内容,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更快更好地融入平湖的生活。”市委统战部民宗科相关负责人说。在最新出炉的平湖市少数民族工作室地方标准和运行规范中,明确了“重民生服务”方面的工作规范,要求各少数民族工作室通过深化“四微”平台,丰富少数民族服务渠道,开展联谊互动、帮扶互助、培训学习、推荐再就业等服务,也可多渠道募集专项基金,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困难。
“喂,是老王叔吗?”“是的,您请说。”……对于定居在新埭镇的新平湖人王瑞标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开场白。王瑞标是浙江银座箱包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党支部书记,也是新埭镇“老王叔工作室”的负责人。为服务企业内部以及来新埭的少数民族同胞,王瑞标将自己的电话设置为“老王叔热线”,24小时为他们提供服务。其间,他曾在凌晨3点半接到过一个电话,求助人是银座箱包的一名侗族职工。“当时电话那头声音很着急,说他妻子马上要生产了但是联系不到车子,想请我帮忙送她妻子去医院。”回想起那晚的情景,王瑞标记忆犹新,“挂下电话后,我赶紧穿上衣服出门了。那天雨下得很大,所以开车的时候我也特别小心,到医院的时候才发现手心、额头都冒出了汗。”
不仅如此,“老王叔”还积极组织召开谈心会、创业咨询会、技术培训会、经验交流会等,帮助少数民族职工熟练掌握劳动技能,让少数民族同胞创业有方向、就业有目标。老王叔用赤诚和热血温暖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心,也让他们在平湖生活得越来越舒心。去年,“老王叔工作室”的故事被拍摄成《老王叔的故事》微电影,该微电影还获评浙江省首届少数民族微电影优秀作品展演“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