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深1度经济创新

有一种生产力叫营商环境

以改革为引领,抓好项目头尾两件事

9月29日下午,在市行政服务大厅窗口,浙江泽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签订交地协议书的同时,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四张证,成为我市又一个成功完成“交地即施工”的重大产业项目。

“以前这样的审批至少得2个月,现在实行‘交地即施工’改革后,大大压缩了我们从拿地到施工的时间,早一分开工就能早一分投产,也为我们抢抓市场机遇预留了更多宝贵的时间。我觉得,平湖当地的部门就是站在我们企业的角度为我们办事、为我们服务的。”该负责人对我市“交地即施工”的改革点赞。

项目方肯定的背后,正是平湖优化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项目落户后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开工建设,决定着这个项目的竞争力,也考验着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为进一步深化营商环境,尽量缩短项目开工时间,我市从今年起创新推出了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交地即施工”快速审批模式。

“交地即施工”改革,是企业投资领域实施的一项新改革,也是全市“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实现“交地即施工”?政府部门先跑一步、主动服务是关键。据市营商办专职副主任林士良介绍,市政务数据办牵头联合发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等8个部门,组建了企业专项服务团,通过提早介入、组团服务、压缩审批环节等,让企业在拿到土地证后,就能迅速开工建设,实现“交地即施工”。落地独山港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的科莱恩特种化学品(嘉兴)有限公司,同样经“交地即施工”改革审批后,已于日前开工建设。

如果把开工建设比作项目推进的“头”,那么竣工投产就是项目推进的“尾”,我市以推进“交地即施工”和“竣工联合验收”两项改革为契机,重点做好项目推进头尾“两件事”。原来,一个项目竣工后实行的是专项验收,即验收部门独立组织开展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监督、人防工程竣工验收质量监督等各方面验收。因为专项验收涉及部门多,再加上不同部门上门验收的时间又不统一,所以专项验收就成为了一场“拉锯战”。实施“竣工联合验收”改革之后,我市成立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验收部门“组团”上门开展实地验收,并限时办理。

从专项验收到联合验收,虽然只有二字之差,但意义重大。这项改革实施后,申请竣工验收的项目方从“跑多部门”变为了“跑一窗”,为他们省去了“来回跑”的时间与麻烦;对负责验收的部门来说,也从“单线验收”变成了“统一验收”,创新了对企服务模式,也拉近了政企关系。据悉自“竣工联合验收”改革实施至今,我市已有208个项目应用。

“‘交地即施工’和‘竣工联合验收’既是两项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以改革为动力缩短了项目开工、投产的时间,也是一种新型的政务服务理念,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涉企部门有了保姆式服务的思想自觉,从而更好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努力营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活力最强、保障最全的一流营商环境。”林士良说。

以满意为目标,建立服企全生命周期

走进浙江矽感锐芯科技有限公司的万级净化车间,只看到芯片贴装设备、打线机、全自动封焊机等高端机器一字排开,它们有的将芯片贴在管座上,有的将金丝打到管座上,有的将管帽按在管座上……在经过一系列数字化流程之后,一颗颗小巧的红外传感器下线,整个生产秩序井然。

相比今天的坦然,公司总经理杜明几个月前还十分茫然。3月中旬时,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发函希望矽感锐芯一同参与到工信部红外传感器“联合会战”中,加快红外传感器产量,满足红外体温检测设备紧急需求。“征召”进入传感器“国家队”,对矽感锐芯来说自然是件大好事。可杜明却发起了愁,作为一家初创期企业,新建生产线的资金从哪里来?即使贷款,公司业务流水量不够,贷款也困难。

正当杜明忧心忡忡之际,企业服务直通车介入了,平台工作人员在实地调研后向上级反映了矽感锐芯碰到的融资难题。“企业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市领导牵头,部门组团服务,共同专题研究矽感锐芯的融资解决方案。最终,平湖市信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化流程、优化服务,由农商银行、光大银行合计为其提供担保贷款1000万元,同时两家银行创新贷款产品,为其筹措资金约800万元,这才有了矽感锐芯的稳定生产、扩大生产。

搭上企业服务直通车,矽感锐芯迎来了“柳暗花明”,这样的服务案例还有很多。实施“交地即施工”和“竣工联合验收”两项改革后,企业具备了投产的条件,但投产后仍会面临各种挑战、遭遇各种风险。谁来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怎么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带着助企、扶企、暖企的使命,企业服务直通车应运而生,去年8月正式开通,通过整合“政府+社会”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化、综合性的服务。

企业服务直通车既解决“一企多问”等个性问题,又解决“多企一困”共性问题。针对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企业服务直通车以破难为抓手,开展“破难扶企”专项行动,依托全市企业服务联盟,组建了“转型升级”“融资贷款”“稳企稳岗”“市场拓展”“服务保障”等五个破难专班,实行靠前服务、主动服务。比如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市经信局牵头开展了“雏鹰助飞”行动,截至目前已对接融资困难企业45家,已批9家企业信用融资超4000多万元。

企业有需求,政府有担当。企业服务直通车始终以企业问题需求为导向,严格执行接收问题、分析问题、转办问题、解决问题、通报结果的限期闭环处理程序。自开通至今,企业服务直通车共收到企业问题4200个,已办结4159个,收到企业评价4097个,满意率达到99.9 %。

“企业服务直通车是我们创新助企服务的新载体,也是平湖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重要一环,更是平湖优化营商环境打出‘组合拳’的重要一拳。通过开通企业服务直通车,在企业成长的路上扶一把、送一程,让企业更好地在平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市营商办副主任、发改局副局长陆丹恩说。

以人才为基点,撬动金平湖有凤来栖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是平湖强化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是平湖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节点。人才是一座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围绕这一战略资源,我市始终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最优人才资源建设最优营商环境。

“我从今年6月来到平湖,这短短的4个月,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平湖市委、市政府爱才、惜才、敬才的诚心和决心。人才公寓、人才之家、青年驿站……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企业和政府都给予了我各种帮助,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感觉。”平湖科谱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硅光子芯片研发项目经理陈红涛博士,原先在美国纽约工作,回国选择平湖,不仅因为这里拥有与他专业相匹配的企业,还有平湖的风土人情和人才政策让他感到了平湖这座城市对待人才的“诚意”。

“诚意”,体现在让人才“住有所居”。“目前,我市正在大力推进两级高标准人才公寓建设,另外,对人才购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的额度也在相应提升。”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吴忠平说,我市根据人才分层分类情况和人才积分办法,建立了多渠道的住房保障,充分尊重人才选择意愿,实现人才“住有安居”。安身,更要安心。平湖出台了“人才新政2.0版”等系列人才政策,对重大科技人才项目将给予最高1亿元的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更出台了高层次人才金卡、社保返还、人才创业贷款等制度,用心解决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后顾之忧。

常格不破,人才难得。我市以“真金白银”筑牢营商环境的同时,更是搭建多元化的创业创新平台,盘活存量资源,完善引才、用才、留才、育才政策体系。今年,我市积极打造“高标准、有温度”的“人才之家”服务综合平台,使之成为平湖招才引智的重要窗口、创业创新的服务平台和智慧交流的桥梁纽带。“让高层次人才在‘人才之家’里‘办到外面办不到的事,见到外面见不到的人’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就是一个负责牵线搭桥的平台,促进人才与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政府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也贯穿人才发展的全生命周期,让它真正成为人才的生活家园和精神乐园。”吴忠平说。

政策引才、环境留才,赋能营商环境建设。真投入、大手笔,无不彰显着平湖对人才的求贤若渴,对建设人才强市、创新强市的战略定力。正是如此,金平湖不断有凤来栖: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全职引进海外院士2名,引育国家级、省级高端人才85名,培育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个,省级海外工程师14名,嘉兴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个,“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创业创新领军人才100多名,建立省博士后工作站6个,外国专家工作站3个。另外,我市还在上海、深圳等地,德国、奥地利等国外人才集聚区,布局海内外“人才飞地”,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共建了产学研平台,通过借智引力,构筑“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人才生态。

■记者 胡佳英 金睿敏 通讯员 朱学敏 摄影 王 强

2020-10-21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0818.html 1 3 有一种生产力叫营商环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