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雨婷
本报讯 基层善治,民生之福。近日,我市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警源、诉源、访源“三源共治”工作的实施方案》,集合警源、诉源、访源三方力量,实现矛盾减少在源头、纠纷发现在苗头、调解工作在前头、疏导安抚在心头、小事化解在村头、大事控制在镇头,共筑平安平湖建设基石,加快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平湖“善治梦”。
近年来,在平安平湖建设中,我市深化一体两翼三基四联体系建设,开发应用治理工具箱,推出了“三治融合”“三社联动”“三微治理”等“三字经”系列,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而“三源共治”的深入推进,既是县域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作和创新举措,也将是我市实现“善治梦”的最有力载体。
“‘三源共治’这一治理机制将实现基层治理的高效灵活运转。在这一机制的运作下,我们借助市镇两级矛调中心这一矛盾纠纷处置平台,聚焦警、诉、访三类矛盾纠纷汇集点,依托‘三官一师工作室’、无讼工作站(室)、调解工作室、信访接待室、心理服务室、党员先锋站、网格工作站等基层治理场所,构建警员、法官、基层干部、调解员、心理社工、网格力量‘六员联动’机制,打造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一体联动,调解、疏导、宣教协调对接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服务中心综合科科长钱珺瑶说,同时对“三源共治”中发现的纠纷隐患,在进行每月三方研判的同时,还将探索形成预警单、交办单、反馈单“三单”闭环处置流程,提高纠纷隐患的精准发现能力和处理能力。
作为“三源共治”的三大重要元素,警源、诉源、访源工作影响着“三源共治”的成效。根据方案,警源治理工作将结合“网格警事”融合治理机制、丁秋美“三位”工作法、四级社区警务体系,将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发现在前、化解在前。前期全市已有300多名警力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下沉到全科网格,为警源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息事无讼”诉源治理工作将坚持“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引导和支持人民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倡导和鼓励当事人以协商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事心双解”访源治理工作将注重把信访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通过深化信访代办服务、运用“五诊”工作法、提升“百姓事马上办”内涵等具体举措,盯紧责任落实这一关键,健全访调对接、访诉对接、分类处理相结合工作机制,达到“事心双解”工作目标。
为增强“三源共治”建设力量,我市还在其中注入了强大的调解力量。“我们将打造一支由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以及社会调解力量组成的‘3+X’调解员队伍,支持鼓励推选或聘任律师、公证员、仲裁员、教师、医生、心理咨询师等社会专业人士以及以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察等为主的‘银色人才’队伍为专兼职调解员。”钱珺瑶说,同时,构建具有平湖特色的“社会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预防矛盾风险、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力争到2021年底,逐步建立健全平湖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构建起以心理知识宣传普及为前端、心理问题监测预警为中端、高危人群精准干预为末端的“社会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
权威
解读
本栏目被评为嘉兴市十大精品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