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金睿敏
6月22日,记者见到钟埭街道西林寺社区党委书记倪美群时,她刚结束上午的社区走访活动。一次次进社区宣传,一次次上门入户排摸,让她对社区情况了如指掌。记者问起她辖区的拆违情况如何时,倪美群脱口而出:“地园浜、盛家浜和天主堂3个小区加起来有151户自建房,光是地园浜一个小区就有605件违章例,违章面积达1.8万平方米……”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拆违”工作的艰难,一旦涉及到利益,稍有不慎,将会引发大量群众的不满情绪。“当时我去地园浜作‘拆违’宣传时,居民就问了我一句话‘书记,我们地园浜已经拆了3次了,你这次能拆得公平吗?’”倪美群伸出手向记者比了个数字“3”,“3”意味着群众对倪美群的信任,但同时也象征着倪美群的“3”个“到底”为民准则:一个政策贯彻到底,一个标准执行到底,一把尺子丈量到底。“当时,我们是当着居民的面进行违章建筑的丈量,量好后直接在居民屋前的洗衣板上测算,计算好以后当场和居民签订违章建筑协议,没有任何拖延,全程实现透明化,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倪美群说。
但光是公正远远不够,拆前的沟通问题,拆中的应急措施问题,拆后的修缮问题,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细节都等着倪美群去解决。“之前有一户低保户,只有兄弟两人住,弟弟残疾。违章建造了一个厨房,我们上门谈了五六次都无果。后来考虑到他家的实际情况,我就向他承诺,只要他将违章建筑拆了,社区就负责在屋里重新给他们打造一个厨房。”倪美群说,她用自身行动演绎了“无情拆违、有情操作”。
如果说城中村的拆违工作是一项难题,那老旧住宅小区标准化改造就是摆在倪美群面前的一道更为复杂的“奥数题”。西林寺社区有15栋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房屋主体墙面早已脱落,楼层经常漏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改造施工难度非常大。“这几栋房子住户基本上以老年人为主,沟通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聘用已经退休的老党员干部进行协调,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在我们社区、物业等各部门的合作下,西林寺社区的屋面漏水、天然气和排涝问题现在都得到了解决,‘面子’和‘里子’都有了。”倪美群笑着说,比起前期改造工程,后期的长效化管理才是头等大事。为此,西林寺社区成立了2支队伍,纵向有“党工委—党委—党支部—网格支部”组成的干部队伍,横向有“西林大妈”、红色志愿林、红色业委会等组成的群众队伍,两支队伍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共同编织一张“社区网”。
“做百姓关心的事,只要群众‘下单’,我们党委立马’接单’。”这是倪美群的工作信条,更是她对“书记”这个称谓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