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要闻

一件“零诉讼”背后的基层调解力量

当湖积极探索“息事无讼”新模式

本报讯 “我也觉得很不可思议,106户家庭,两年时间,竟然无一户为此事提起诉讼。”当湖司法所所长于振华笑着说。原来,2018年我市某商场施工时造成旁边某小区内多幢房屋不同程度受损,涉及106户家庭。截至目前,通过街道相关部门、社区调委会多方协调,逐一入户排查,逐户展开调解,已有98户居民户与开发商签订调解协议,剩余8户也已与开发商达成初步共识。

这样的结果来之不易。“在这起纠纷的调解过程中,我们社区与司法所、城建、质监、检测公司、律师、法官等进行了多次协商和分析研判,督促开发商聘请第三方前后做了8次房屋质量检测,工程量非常大。”当湖街道北河溇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沈斌感叹道。近年来,当湖街道全面推进区域大调解、机制大落实,整合优势资源,建立由综治、司法、信访、公安、行业主管部门、调解组织人员以及法律顾问、平安书记、无讼指导员、网格员等组成的联合调解队伍,成立联合巡回调解室,组织人员到点开展调处,多方联动,切实做到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坚持矛盾纠纷预防为主,排查在先,将纠纷扼杀在萌芽状态,大力打造“息事无讼”的当湖品牌。

无讼创建不单单是句口号,而是真正发挥基层居民自治的内生动力。“我们这边都是农拆小区,邻里间都认识,因此除了专门的调解员,我们还邀请社区德高望重的老书记过来‘坐镇’。自家人管自家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沈斌说。北河溇纠纷的成功化解离不开当湖街道夯实各方基层调解力量,充分发挥基层队伍“战斗堡垒”作用。当湖街道成立了“息事无讼”工作室,聘用2名专职“无讼”调解员;辖区27个村社区均成立了“无讼”工作站,确保各有1名专职“无讼”调解员。同时,动员网格人员、当湖好帮手、治安哨手、“三官三师”、楼道长、党员志愿者等群体参与调解,扩充基层调解队伍力量,打造成一支拥有2000余人的“无讼”调解队伍。“为了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提高调解队伍建设水平,我们司法所还会经常组织调解员培训,进一步提高调解员业务能力。”于振华说。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法律为保障,把调解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是当湖街道探索“息事无讼”的前提所在。

此外,当湖街道不断探索“最多调一次”和“最多跑一地”多元模式。“我们和106户居民户约定,到晚上10点,只要你想来谈的,我们社区办公室的大门随时随地为你敞开,不需要你跑东跑西去找地方找人调解。”沈斌说。社区做到守土有责,百姓自然信赖有加。

北河溇社区纠纷只是众多调解案件中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当湖街道主动推进人民调解进党员先锋站,红色物业助推矛盾纠纷化解的新模式。27个村社区结合特色工作积极培育“无讼”工作品牌,其中凤凰社区设立“小朱调解工作室”,结合“民族一家亲”项目,为解决少数民族居民的纠纷起到了积极作用。

■见习记者 金睿敏

通 讯 员 赵泽曦

2020-06-01 当湖积极探索“息事无讼”新模式 12 12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82366.html 1 3 一件“零诉讼”背后的基层调解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