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月,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创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央电大)。1979年2月6日,中央电大与全国28所省级电大同时开学,掀开了中国教育史上崭新的一页,平湖的电大教育事业跟全国各地一样,跨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同年,以平湖标准件厂和平湖袜厂为主的18名学员组成了第一个电大教学班,挂靠嘉兴电大工作站,由当时的平湖县文教局兼管。1984年5月8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平湖工作站”成立,电大平湖学院的教育历程自此展开。
三十六载峥嵘岁月,三十六载砥砺前行。电大平湖学院高举“平民教育”旗帜,一路探索、一路奋进,为广大市民提供海量的优质资源。在这里,更多的青年踏上了高等教育的平台,更多的农村学生可以感受大学的魅力,更多的老年人进入了老年课堂。正是平湖电大人的不懈逐梦,才有了荣誉榜上的累累硕果。2009年,学院创建为首批全省示范性基层电大;2010年,学院又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基层电大; 2010年,学院被嘉兴市人民政府授予“嘉兴市级文明单位”。2007年,平湖市被教育部确定为第四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010年,平湖又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013年,学院被浙江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社区教育示范校”……
■记者 金圆忆 通讯员 丁利娟
扬帆1984
——建立电大平湖工作站
成立于1984年5月8日的“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平湖工作站”,为县属高等教育事业单位,电大教学基地建设同步列入政府实事项目。当时,仅有5名专职教师,临时借用教师进修学校的一间半办公用房,但每年正常招生,专业不断增加,规模逐渐扩大。1986年8月,位于城关镇百花新村,占地5亩,投资20万元,建筑面积为1250平方米的电大教学基地正式落成,学校初具规模。
至1993年,在努力满足平湖学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和平湖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平湖各行各业培养了理工、政文、经济三大门类24个专业的951名大专生、2个专业的140名中专生,曾两次被当时的平湖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3次被嘉兴电大评为先进电大工作站,连续数年被原平湖县计划经济委员会评为职工教育先进集体。1990年,被平湖市人民政府授予“平湖市文明单位”称号;1993年,被浙江电大评为先进电大工作站。
启航1994
——更名为电大平湖分校
经过10年的发展,学校初步达到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要求,拥有专职教师14名,全校班级总数20个,学生687人;拥有教学、办公辅助用房2500平方米,电脑、电视机、录像机、地面卫星接收天线等专用设备价值21万余元,图书4424册,音像资料2715盒。
1994年11月7日,电大平湖工作站更名为电大平湖分校,是全省首批更名的7所电大分校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平湖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大自身发展的需求,2000年3月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把电大基地建设再次列为政府实事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征地80亩,与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专统一规划、同步建设,资源共享。2003年8月18日,电大乔迁新校区。
10年间,学校坚持面向地方、基层、农村、边远,拓展办学渠道,开展多元办学,服务平湖发展,先后开展了注册视听生、自考助学、电视中专等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1999年,学校又开始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大力推进远程开放教育,为更多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创造平台,电大的办学规模得到跨越式发展。2002年与绍兴文理学院联合举办本科函授班,为当地培养具有本科学历的专业人才。同时,学校推进与各乡镇成校联合办学,送教上门,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中专学历的实用人才。学校在重视学历教育的同时,非学历教育扎实推进,1997年被浙江电大评为非学历教育先进单位。
掌舵2004
——升格为电大平湖学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学校拥有专职教师21人、在校生总数1823人;拥有教学用房15015平方米,固定资产3062.16万元;建有宽带网、校园网、电视卫星数字接收系统、电话答疑系统、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影像教材库以及学生用光盘刻录设备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教学服务设备。
十年磨一剑。2003年12月19日,电大平湖分校更名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平湖学院,平湖的广播电视教育事业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把平湖的电大教育事业做大做强,成了全体平湖电大人共同的追求。2004年1月16日,电大平湖分校更名为学院的授牌庆典在学校报告厅隆重举行,这既是平湖电大人期盼已久的庆典,更是平湖人民值得庆贺的日子。
学院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全院教职工的齐心协力和团结拼搏。学院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党员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学院党支部被中共平湖市委命名为2010-2012年度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领导班子分工明确,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科学决策。10年间,学院先后有80余人次获平湖市各类先进荣誉称号,4人次被评为平湖市名师名校长,2人次被确定为平湖市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0余人次获嘉兴电大系统先进荣誉称号,18人次被评为嘉兴电大系统中青年骨干教师;48人次获中央电大、浙江电大系统先进荣誉称号。
教育质量是电大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学院永恒的主题。学院在注重量的扩张的同时更注重质的提升。至2013年,学院先后开设专业15个,招生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县级电大单季招生数前列。2009年12月,电大平湖学院被浙江电大列为首批全省示范性基层电大;2010年7月,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列为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2010年12月,学院被嘉兴市人民政府授予“嘉兴市级文明单位”称号。2006年春季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面向乡镇、农村招收农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园艺技术3个专业的大专学历学生。2007年4月11日,《浙江日报》主任记者张冬素专程来平湖就“一村一名大学生”作深度专访。2008年12月6日,由《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中国网》、《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中央电大时讯》等11家媒体组成的中央电大媒体采访团对我市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项目进行了集体采访。
学院还紧紧抓住电大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拐点’,推进城乡社区教育的深入开展。2004年12月21日,以电大为龙头的平湖社区学院成立。2007年,平湖市被教育部确定为第四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010年,平湖又成功创建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013年,学院被浙江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社区教育示范校”。
以科研为先导,重视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是学院一直以来所坚持的。这期间,先后有20余位教师申报立项平湖、嘉兴、省级课题68个,在各级各类杂志发表论文94篇次,参与各级各类论文评选获奖63篇次。老师们更是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研究,用实验项目的研究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先后立项实验项目27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4个。
远航2014
——新的起点再创新的辉煌
平湖学院36年的办学实践充分说明,电大教育事业是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发展壮大的,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办学是电大教育的发展之本,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是电大教育的活力之源。在发挥电大办学优势为社区教育服务的同时,学院认识到只有加强电大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够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利用电大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学方式和手段、优质的教育资源,利用天、地、人“三网合一”的优势,使电大教育和社区教育融于一体。同时,不断深化“一个目标、两个发展、三个结合”的办学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院始终坚持以开放教育为主体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除了常年滚动招生外,还积极通过各种形式与企业、部门合作,与市民政局合作,为退伍军人解决学历难题;与各乡镇(成校)合作,采用“六统一”方式加强对农民大学生的培养。同时,学院拓宽思路,把电大的各项工作与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有机结合,积极为有关单位提供非学历培训项目的教学支持和服务工作,有力推动了开放教育的发展。2017、2018、2019年,在全省电大业务考核中,学院连续3年获得A等,并获市教育局先进学校荣誉称号。
正确的理念,需要品牌的支撑,没有品牌就没有电大稳定的发展,没有新“产品”的投放就没有社区教育的活力。平湖学院36年的发展与成就,铸就了电大今天的品牌。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必须正视现实、维护品牌、拓展功能、提升服务。因此,在确保电大教育主体性的前提下,学院努力拓展奥鹏网络教育和社区教育项目。2017年10月,浙江老年开放大学平湖学院挂牌成立,学院又增添了新的教育方向。学院积极调研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加大老年教育培训项目的拓展,采用菜单式的培训,送教上门。开放教育、网络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有效地丰富和充实了学院的教育“产品”。
正是由于科学定位、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平湖学院的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14年以来,学院累计招收开放教育本专科学生4420人,网络教育本专科1833人;累计毕业开放教育本专科3818人,网络教育本专科1741人。学院获得国家、省、市、县各级荣誉61项。教职工中有206人次获得国家、省、市、县各级个人荣誉,各级课题立项78项,发表论文71篇。
36年的峥嵘岁月,诉说着平湖电大人的追求与梦想;36年的栉风沐雨,见证着平湖电大人的青春与汗水;36年的骄人业绩,吟唱着平湖电大人的光荣与自豪。
今天的平湖学院,已经拥有了现代化的办学条件、精干的教师队伍、科学的管理制度、厚重的学校文化。今天的平湖学院,风华正茂,时不我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新的历史起点,平湖学院将继续以“规范、和谐、向上”为办学思想,以“一体三翼”为办学特色,以“把学院打造成平湖市成人高等教育中心、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为办学目标,努力把学院建设成“百姓满意、嘉兴领先、省内一流”的优质县级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