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坚决打赢防控阻击战发展总体战

疫情下的寻常人

□ 唐 梅

这一阵子谁都无法平静,资讯发达的当下,寻常人的我们也都时刻关注着疫情,偶尔也会抬首向天,只期待疫情早日结束,恢复往日的安宁。

昨日看新闻,得知在因病毒而死亡的两千多人中,有医生、护士、画家、诗人、导演等,这消息令我扼腕哀叹。文中提到,几天前,有位七十多岁的医学教授也身染病毒,去世前他请求钟南山院士再想办法救救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但当病魔侵袭时却是无法自救。培根说过,对死亡的恐惧来源于自己对这个世界许多感情的难以割舍及自己诸多未尽的事宜。谁说不是呢,每个人的人生各有长短,我曾经亲眼目睹两位长辈备受病魔折磨后痛苦离去,在生命的最后几日,他们对我说的话便是只要能减轻痛苦无论做什么都可以,能否请医生再配些药之类。面对他们的这种近乎下跪的请求,我一生难以忘怀,但除了沉默又能怎样,任何的回应都无法慰藉对死亡的恐惧。他们确实有许多难以割舍的情感和未尽的事宜,而这种恐惧又一直持续到他们神志不清。已看到和听到了太多的生死离别,悲痛之后,我们只能选择面对。生命是一段未知的旅程,谁都无法预测未来,我们唯独能够抓住的是当下——做好该做想做的事,珍惜应该珍惜的人。

现实总是铁一般地存在,残酷,有时又不失温情,但没有时空隧道,没有神仙在世,也没有长生不老。我们谁都不要轻易说自己还年轻,还有大把的光阴可以做很多事,瘟疫来袭,偏偏有无数年轻的生命溘然离世,留下无法割舍的情感以及未尽的事宜。但我们也不必忧虑人生苦短,只要珍惜现在,如无数的先人已向我们证明的那样,哪怕短暂的一生,也可以留下宝贵的财富,物质的或是精神的。

生死的话题太过沉重,在疫情面前,我们更要懂得敬畏生命。我们要向前线的医护人员与无数的志愿者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者致敬,正是他们的不畏艰险才换来了我们寻常百姓的安宁。抗疫的工作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而疫情过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新审视生活、思考人生。对于未来,我们应思考,到底需要珍视什么?有人说是健康,有人说是亲情,有人说是梦想,我更愿意相信是生活着的每一天。

雨水过后,春回大地。透过窗户,经常能看到天空湛蓝。大自然盎然的生机难以抑制,绿海蓝天下属于我们所有寻常人的欢畅,为时不远了。而经此一“疫”,属于我们寻常人的生活必修课,应当是努力着好好地活在当下,是感知珍惜,是学会爱与被爱。

2020-03-03 12 12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2966.html 1 3 疫情下的寻常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