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坚决打赢防控阻击战发展总体战

希望是灾难背后温暖的光

□ 王绪然

这是一个特殊的新年,世界一瞬间安静,连思考,都带着一丝担忧。

和外界唯一的联系,是小小的手机,是朋友圈微信群纷乱又齐整的信息,有每天都在变化着的数字,有谣言和怀疑,但更多的是真相和信仰。

人间大爱,原来,这世界舍己为人者一直都在,那些星夜兼程不问归期的英雄其实就在身边。

1月20日,岁末大寒,84岁的老教授、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先生奔赴武汉,开始在疫情一线战斗,廉颇未老,虽千万人,吾往矣,他是所有人心中的灯塔,看到他,我们心安。

这一天,还有更多的医生与护士,放弃与家人团圆,写下请战书,请求奔赴前线。至于已有医护人员感染的传闻,他们完全视而不见。

有人说:“不计报酬,不论生死”;有人说:“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

还有人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申请去隔离病房,共赴国难,听从组织安排!然后,他再也没有回来,他是不幸感染牺牲的医生黄文军。

有人请求:“主任,如果有需要,我可以来,不过可不可以别告诉我妈妈,她会担心!”

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护士长唐莎在朋友圈说:“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写下这些文字,泪眼模糊里,天使的真心与决然,像极了春秋时的义士。

此后,封城的武汉,不断迎来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各省各地都在组织“逆行者”去支援武汉。那么多奋战一线的人们甚至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便整装出行,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们永远知道,他们是为了谁。

也许,面对磨难,曾经的痛心和怀疑,已不是最重要的,虽然陶勇医生受伤的手仍牵动我们良知深处悲愤的弦,危机处理的迟滞也让人反思,真相的扑朔,野味的肆意,人心的迷离都让我们怀疑。而此刻,我们还是因为希望,选择相信。

全国医疗人员的驰援,是希望;社会各方的援助,是希望;所有人放弃休息,归岗抗“疫”,是希望。

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放弃春节假期,身先士卒,深入村社区企业,上门对居家隔离对象做好劝说解释工作,协助社区人员做好物资调配、外地回来人员登记汇总,夜以继日在城市的每一个卡点执勤、守候、保护。

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守在家里,少出门,出门一定戴口罩,勤洗手,做好消毒,用行动去相信,去坚守最基础的“善意”。我们只有保持冷静与清醒,力所能及,献出各自的善意,共渡难关。

而正是千千万万的你我他用最坚定的坚持,凝成了希望的洪流。

当一个人和死亡这么接近时,那种生的欲望,对苦难的无奈,怎么想象,都不为过。出版过《思想国》、《重新发现社会》的熊培云曾说:“一切苦难都是全人类的苦难,都需要全世界铭记。正如哲人所说,苦难与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这大学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我们从中学得到什么,尽管不能避免所有灾难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灾难的态度。”

遗忘,是生存的本能,我们常常缺少的,是对灾难记忆的珍重。自古以来,当灾难来临,我们常常像第一次遇见般惊慌失措。2003年“非典”过去后,我们很快又像没发生过什么一样安之若素,在遗忘的废墟上重建一切。多灾难的中华,却是一再提醒我们精神重建,只有记住,才能克服和超越,只有深深地珍重,才能保护那些在对抗灾难的过程中萌生的温暖整个社会的新精神,那些让我们一度热血沸腾的核心价值才不会重新在遗忘中沦落。

祈愿这一场苦难能成为一次深远的教训,在希望之光中,我们认真自省,对自身有限性、生命的脆弱性重新认知,寻回我们珍视的健康与平静。

毕竟,寒冬过后,终究是春天。

2020-03-03 12 12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2964.html 1 3 希望是灾难背后温暖的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