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月27日
地点:四川省宜宾市宜宾火车站
清晨5时的宜宾,天还未亮,我和工作人员在酒店大堂集中后就乘车来到了宜宾火车站。因为7时55分,宜宾站将始发列车K4331,途经盐津、昭通、六盘水等,到达嘉兴,为我市接回900多位返工人员。开车前的2个多小时,正是核实人员信息、检查各类材料的关键时期,所以工作人员清晨4时多就起床,早早地赶到了宜宾火车站,严阵以待。
“请问,你是回平湖的吗,哪个车厢?”“对,回平湖,我是10号车厢。”平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工作人员王迪彬守着人员进站的第一关,逢人必问。因为之前通知到位,大部分员工都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车厢号、座位号,在此趟列车中,始发站上车的宜宾籍员工共有100多人,安排的车厢号为10号、11号、12号三节车厢,每节车厢都有领队,王迪彬的工作就是根据大家的车厢号将人员进行分流。
早上6时多,天空渐渐露出鱼肚白。在王迪彬的指引下,宜宾籍员工谭光琼来到了10号车厢领队处“报到”。“请你出示一下健康码。”负责10号车厢检查工作的平湖市巡特警大队辅警陆梦林,一边帮谭光琼卸下背包,一边提醒道,但看到谭光琼的健康码是截屏绿码,而且是2月21日的截屏时,陆梦林摇起了头。按照有关规定,截屏绿码无效。“我儿子帮我申请的,现在他不在我身边,我自己不会弄,怎么办呀?”谭光琼担心了起来。“你只要申请过了,扫一下这个二维码,填入相关信息就可以显示了。”陆梦林帮着她输入了名字和身份证号,显示绿码后才给她发放了乘车凭证。“谢谢,谢谢。”谭光琼一个劲地说着感谢。
现场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无数次听到这群返工人员发自肺腑地说着“感谢”。看到他们背着重重的行囊,我们的工作人员会上前在他们背后托一把;看着他们拎着大包小包,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帮忙拎一包;看着他们不会手机打字,我们的工作人员会接过手机帮忙输入信息;有人反映手机没有联网,我们的工作人员会掏出自己的手机开热点,让他们连上网,出示健康码;当有人急匆匆地跑过来时,我们的工作人员会说上一句“来得及”“来得及”,然后马上帮他检查……
工作人员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主动上前搭把手、扶一把,让我在这个寒冷的早晨感到了无穷的暖意。让我感到温暖的,还有平湖与屏山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深情。
此次宜宾行,屏山县东西协作办工作人员廖茂伶积极协调、全程参与。昨天,她同样4时多起床,从屏山县驱车赶到了宜宾市火车站。考虑到需要音响,她就借了4个“小蜜蜂”,拿到现场用于现场维护秩序……在廖茂伶的身上,我充分感受到了屏山人民与平湖人民齐心协力携手奔小康的坚定信心。
一切工作准备就绪的时候,阳光带来了暖意、驱散了黑暗。随着一声鸣笛,列车K4331于7时55分准时出发,平湖也安排了人社、公安、防疫等10名跟车人员,服务车上的返工人员。黑暗阻挡不了破晓,疫情阻隔不了温情。列车K4331载着全车新平湖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幸福回“家”。
蹲点感言:服务是一个动词。今天我所经历的每一个服务细节,都充满了温暖的气息。这份温暖里,有我们党委政府对新平湖人返工回程的满腔情怀,有我们开辟“第二战场”蹲点招工小分队的责任担当,更有扶贫攻坚路上共奔小康的坚定信念。看着列车车轮滚动,驶上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合一的轨道,我的心里也是暖暖的。
■记者 胡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