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东湖边,焊接声、捶打声、切割声和机器轰鸣声,正奏响着东城河滩景观绿化提升工程的“复工曲”。自2月17日正式复工以来,该工程的施工现场上每天都是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而作为全市首批经备案核准准予复工的工地之一,东城河滩景观绿化提升工程能够在疫情期间率先复工,正是得益于市城投集团“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方针。
“我们承担的建设项目多、任务重,现在是防疫的关键时期,疫情防控不能松懈,但复工复产我们更不能迟缓。”市城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慧刚说。作为我市城市建设主平台,市城投集团按下了复工复产“快进键”,统筹部署复工复产工作,吹响了项目复工“攻坚战”的“冲锋号”。
疫情期间,要想顺利复工,前期准备是关键。从排摸项目人员组成,到统一城投复工标准,再到确定复工先后顺序,都经过了城投集团决策者们严谨而慎重的考量。“像沐阳幼儿园、‘百年百项’这些需要抢抓时间节点的重点项目,以及对季节性要求高的绿化项目,另外施工人员以本地人为主,作业以机械化为主且在室外较分散的项目,我们都优先安排复工,确保管理有序、安全。”陈慧刚介绍说。
为了加快项目复工手续的办理,城投集团采取了项目负责人专人指导、项目指导员定点督导的方式来推进。连日来,城投集团下属城市投资公司副经理范斌和工作人员一直奔波在项目一线,指导和审核施工、监理单位做好复工方案编制,核查返工人员资料以及防疫物资储备,并严抓项目安全生产等工作。“我们既有‘人性化’的服务,也有‘硬门槛’的要求,在确保施工现场达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规定的要求后,才同意项目进入复工申报流程。”范斌说。
随着项目逐步复工建设,人员流动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城投集团各项目要求施工人员必须采用包车、拼车等形式返平,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时,城投集团着力抓好项目现场疫情管控,要求各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集中管理,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并每天至少两次检测体温,建立人员进出场台账和健康台账等多项防控措施,确保人员健康上岗。近日,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工程现场入口处还配上了科技“武器”——热成像体温快速筛查设备,可以快速、精确地进行多人体温的同时测量,极大提高了疫情防控效率。“看到措施做得很到位,我们也能更放心地干活。”该工程工人陆玉良告诉记者。
截至月底,城投集团共有35个项目复工。“对因疫情影响造成进度滞后的项目,我们将及时优化调整,确保有序安全推进。对计划下半年开工的项目,我们将着力推进前期工作,加快手续办理,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陈慧刚说,每一个城投人都将以匠心和初心诠释“城投担当”、展现“城投速度”,全力打赢这场非常时期的复工“攻坚战”。
■记 者 石晓晨
见习记者 徐晓雯
通 讯 员 张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