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0200122C版:

一幢农民新房的“生产”过程

本报讯 “批了多年终于批下来了,虽然时间比较长,但过程公平公正,让我们心服口服。”看着自家刚刚打好地基的新宅基,广陈镇前港村8组村民奚勤超终于露出了笑容,因为他从中感受到了干部们严肃的纪律和严谨的作风,审批过程中一道道的关卡正是保护他们利益的屏障。

奚勤超家的老房子建于1985年,早已破旧不堪。“甚至连台风天都不敢住人,早就想重新造了,但苦于一直没有名额。”奚勤超说。在我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下,奚勤超的难题并不是个例,建房难成了农民安居的一大痛点,2019年11月的时候,前港村村民报名建房与实际宅基地审批的比例达到了11:1。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做到公平公正,考验着该村村干部的能力和定力。

徐杰是前港村党委委员,负责农房审批工作。为这他不知接过多少说情的、吃饭邀约的甚至“恐吓”的电话,吃饭送礼的都被他一一谢绝,还有来村里拍桌子骂人的,他还是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有段时间甚至每天中午连到前港集镇吃中饭都有点“提心吊胆”。“大家建房的意愿都非常迫切,看见我就拉着我要请吃饭,想着能拉点关系。我每天都像做侦察兵似的,进店之前看看有没有认识的村民,有,我就换个地方或者过会儿再去吃。”徐杰笑着说,有时候实在逃不过,就主动把村民们的饭钱一起付了,最多的时候他一次性付过17位村民的饭钱。

“我不吃人家一口饭、一口酒、一包烟,自身硬,就什么都不怕。”徐杰说,正是这样的作风和底气,才让他始终将公平公正贯穿农房审批始终。“我们经过2次村班子讨论和2次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按照老房子建造批复的时间来排列,再让村民根据户型确定是否参加抽签,最终按照1比2的比例通知抓阄,我们的阄背后都是有字的,抽好回收后拼起来都是完整的,所以村民不必担心会有人从中作假。”徐杰说,从报名之初的每一幢农房察看,到会议确定入围建房候选、抓阄确定建房名单、再抓阄宅基地定位的每一个环节,村里都会进行公示,在邀请老百姓参与监督的同时,也为大家塑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舆论环境。

“一开始还在想,怎么可能这么公平。但体验下来,还是要为村干部们扎实的作风点赞,让我们很放心。”说起整个过程,奚勤超还是忍不住要为村里的干部点赞。

记者手记:在基层治理中,越是供需差距大的地方越是矛盾集中,就越是要守住底线。身为党员干部,更是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坚守老百姓的利益不动摇,绝不能谋私利、徇私情、优亲厚友。而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这才能确保基层生态的风清气正,才能在老百姓心中树立威信,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记 者 李雨婷

通讯员 平季轩

2020-01-22 12 12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1634.html 1 3 一幢农民新房的“生产”过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