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平湖退役军人

倾力打造县域退役军人 服务保障“平湖样板”

肩上有责 手里有策 心中有情

本报讯 大江东去,岁月无声;脱下军装,奉献地方。在平湖,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已卸下戎装、脱去迷彩,却依然在各行各业续写着各自的精彩……

“退役军人工作,一头连着军队、一头连着地方,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关联性都很强的工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邹勤良说,平湖自觉从习近平总书记“强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服务为主线,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倾力打造县域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的“平湖样板”,真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截至目前,平湖已先后7次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多次荣获全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点对点”精准谋划

要将服务工作做得“掷地有声”,离不开精准谋划。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全市退役军人工作扎实开展、奋勇前行?我市立足长远、把握当下,从服务力量、管理模式、资金保障等方面多点发力,聚力开创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新局面,打造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新标杆。

2019年7月3日,我市关心关爱退役军人服务联盟暨退役军人帮扶基金成立大会隆重举行。新成立的服务联盟和帮扶基金,肩负着怎样的使命,又将带来怎样的改变呢?“我市自2008年成立民营企业拥军协会以来,常态化开展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各类活动。”邹勤良说,懂军人、爱军人,全心全意服务退役军人,是服务联盟、帮扶基金的成立初衷和工作宗旨。

据介绍,服务联盟充分整合党政相关部门、退役军人三级服务平台、企业、学校、社会团体等资源,编织成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员、上下联动的“服务网络”,下设“红星团”“军徽团”“暖心团”三支服务团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帮扶基金则通过本级财政安排、社会募集等方式建立,首次共筹集到165万元,主要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按“每户每年2000元—5000元不等,特殊困难对象不超过10000元”的标准开展帮扶和救助,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中特殊困难的家庭、驻平部队中特殊困难的官兵家庭送上温暖和关爱。

如今,位于城区中心地段的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有接待区、展示区、休闲区等,为退役军人提供沟通交流、文体娱乐、政策宣传等多功能服务。位于各镇街道的退役军人服务站,依托各镇街道“三社联动”服务平台或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信息汇总以及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并延伸至村一级,在各村社区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组建由村(居)民骨干、退役士兵骨干、志愿者骨干等人员构成的服务队,提供最直接便捷的基础服务。

在管理模式上,我市更是瞄准退役军人的需求,结合服务联盟各成员单位自身的优势资源,制作了以“项目背景、实施目标、服务内容、实施步骤、绩效预估”为主要内容的服务项目书。按照“发现需求—制定项目书—评审立项—项目实施—绩效评价”的实施流程,从首批40多个申报项目中,精心筛选出15个与退役军人生活、就业等密切关联的重点服务项目。

这些服务项目内容丰富、目标明确,既有助力退役军人提升农技水平的“老兵丰收大行动”项目,也有为退役军人提供医疗保健的“医者仁心、心连老兵”项目,有营造尊崇军人浓厚氛围的“不忘初心、情系老兵”“百名社工联老兵”项目,还有丰富退役军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军彩龙乡”项目,充分彰显了爱军拥军之情。

“实打实”守正创新

在鲜红的党旗下,20余名退役军人党员代表佩戴党徽,举起右拳,重温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和坚定决心……这是2019年7月,在独山港镇渡船桥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的“共度红色生日,不忘入党初心 ”主题活动中的一幕。那一刻,老兵们再次接受心灵的洗礼,找回了“入党初心”。他们纷纷表示,要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永葆党员的政治本色。

红色,是广大退役军人恒久不变的的初心本色。围绕党建这一核心,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党支部,首创了“一核心、二纳入、三强化”的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确保退役军人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日常党性教育、组织生活的正常进行。同时,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联合成立了退役军人党校,建立健全退役军人党员信息库,实时掌握退役军人党员的数量、基本情况、思想动态,通过“必修+轮训”的模式,实现退役军人党员“部队技能”向“社会技能”的转化。

责任在肩、良策在手,让创新更接地气,更有底气。2019年,一个以“1555”命名的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在平湖建立完善起来——出台《退役军人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意见》,梳理“884”三级服务事项清单,在全省率先搭建“1”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专业规范的市镇村三级实体化运行的服务保障体系服务网;构建政策落实、服务平台、建档立卡、走访挂牌、社会服务等“5”个全覆盖;健全三级联动、工作管理、服务保障、项目服务、绩效考核等“5”项服务制度;实现服务网络规范化、关心关爱制度化、服务管理信息化、激励表彰常态化、双拥优抚社会化等“5”项建设成果。

地方标准,开辟规范化新轨道。2019年8月20日,我市举行了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与服务标准发布会。会上,以平湖市地方性标准的形式发布了全国首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和服务标准,这标志着我市退役军人“一中心两站”服务建设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和迈进。此外,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扎实推进服务保障体系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确保实现“工作有人干、活动有场所、诉求有渠道、解困有平台、服务有特色”。

“心连心”全面关爱

如何全面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双拥优抚工作,提升优抚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市在加快构建新型退役军人服务模式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通过强化政府服务、引入社会服务、倡导志愿服务等方式,一系列关心关爱活动自上而下、由此及彼全方位展开。

2016年5月底,我市开展了嘉兴市首个社会力量参与双拥优抚服务项目——“致敬·光荣之家”,由此吹响了社会力量参与双拥优抚工作的“集结号”。围绕政策知晓、心理慰藉、生活关怀、就业帮扶等精细化服务,广泛引导驻平部队、企业、慈善组织、志愿者、社工,组织开展“梦圆军旅”“大兵小兵周末营”“军嫂益家”“社工纪实”等一批精品优质服务项目活动20多次,累计为退役军人和军嫂开展免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就业招聘、互助结对、认领微心愿等活动160多次,用一把把爱的钥匙打开了无数老兵的心门。

在平湖大地,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双拥情”。近年来,我市出台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等办法,推出了政府小额贴息贷款创业等政策,并在嘉兴市率先出台了《重点优抚对象和驻平部队官兵特殊困难家庭慈善救助实施方案》,已为85名家庭困难的驻平部队士兵及困难退役军人提供慈善救助资金近22万元。为切实解决部队官兵就医难、出行难问题,我市还采取购买赠送医疗服务卡等措施,让驻平部队官兵就近就医。同时,开通了驻平部队官兵专线“拥军”车,为他们到市区工作办事提供便捷服务。

又是一年岁首时,常态化的优抚帮扶已在城市上空洒下缕缕阳光。我市变“坐等咨询”为“主动关爱”,明确由市领导带头,全市党员干部共同参与,对全市所有退役军人家庭户进行慰问走访,主动听取退役军人党员的意见和要求。建立退役军人“有诉求必受理、有困难必走访、有矛盾必化解、有疑惑必沟通”的“四必回应”制度,从源头上防范矛盾风险的产生。创新退役军人重点诉求“代办”制,在伤残军人评残、退伍军人带病回乡认定、参战参核认定等事项上开展“代跑”服务,目前已累计服务退役军人521人次。

从军报国得尊崇,解甲返乡受荣光。面对这些“最可爱的人”,我市已连续3年开展“最美退役军人”评选,共有45名退役军人入围,涌现出了一批以冯建卫、毛建民为代表的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以冯荣华、李士林为代表的“创业能手”,以张根元、杨八根为代表的默默“奉献者”先进典型。

■记者 胡菁菁 通讯员 刘昱晔

2020-01-16 肩上有责 手里有策 心中有情 12 12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9719.html 1 3 倾力打造县域退役军人 服务保障“平湖样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