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里是金平湖的美丽田野,阡陌之间,各色农作物茁壮生长;这里是农业企业的生产基地,绿色技术引领农业新发展;这里是忙碌的科研实验室,新技术、新产品相继孵化成型……这一切,与农有关的科技创新工作,都离不开一群扎根基层的农业“智囊团”成员——科技特派员。他们辛勤耕耘、送智下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既挥洒了汗水,也种下了科技的“种子”,更好地助力农业科技化现代化发展,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强化队伍建设 当好乡村振兴生力军
新时代的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农”字里大有作为,而科技创新就是最有效的养分和肥料。据悉,我市从2005年11月起启动科技特派员工作,为农民提供最急需的科技服务。“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推进镇街道科技进步、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通过全体特派员的努力,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校企合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已选派10批次科技特派员,共有68名来自各部门和相关院校的专业技术人员赴各镇街道和企业开展科技指导工作,选派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
为了保证科技特派员工作顺利进行,15年来市科技局领导组认真负责对全市科技特派员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政策制定等重要事宜。据介绍,每一届的领导组都会严格按照目标责任制和相关规章制度,不定期到项目对接单位对特派员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把平时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成绩的重要依据。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对科技特派员队伍的领导和管理。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为了鼓励优秀科技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市科技局在此项工作中切实转变职能,坚持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并举,分别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尽可能为科技特派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科技特派员在下派期间原有职务和一切福利待遇不变,并明确科技特派员在下派期间创业收入的合法性。一项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保证了科技特派员派得出、留得住。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选派好科技特派员,是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工作开展的效果。“我市在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时对接专业技术人员,寻找科技与农业的结合点,根据我市粮食、林果等发展的实际需要,选择一批具有较高素质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下派人选。”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对农村乡土人才,既看自身效果,更看带动意识。多年来,正是这样因地制宜、选贤任能的有效举措,不仅提高了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也提高了科技服务的成效。
科技“牵手”农业 创新释放农民生产力
“有问题就问特派员!”一句简单的话语,反映出的不仅是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更是他们走进了农民心里的最直接体现。从2005年起,科技特派员工作在我市生根发芽之后,市科技局不断探索科技特派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机制,积极鼓励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创新创业,开展科技试验示范、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真正让技术“长”进了泥土里。
15年来,我市先后派出10批科技特派员,他们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矢志不渝地践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庄重誓言,工作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了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新埭镇科技特派员围绕新埭特色蜜梨产业建立了种植示范基地,组织梨树种植户参观学习并进行推广,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广与之相配套的土、肥、水管理技术以及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等技术措施。通过项目的实施,梨棚架栽培技术在新埭镇得到进一步推广,提升了梨树高产优质栽培水平,采用梨树水平棚架栽培技术的种植户平均亩增产200公斤、亩增收3000元。新仓镇科技特派员结合当地农业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示范研究,研究制定了芦笋主要病虫绿色防控及水稻主要病虫害科学防控方案。在科研示范试验中,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先进实用技术,与省农科院植微所共同开展院地合作项目“大棚芦笋甜菜夜蛾灾变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紧紧围绕甜菜夜蛾发生动态监测、性诱剂筛选、主要杀虫剂室内活性评估、杀虫剂田间控害效果评估、生物农药控害评估、杀虫剂抗性测定、性诱剂+病毒的效果评估及集成防控技术示范等开展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召开了一次现场会。2017年示范推广芦笋绿色防控技术面积500亩,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次。曹桥街道科技特派员入驻“嘉兴华祥福现代农业星创天地”,发挥科技特派员在“星创天地”的科技推广作用和“星创天地”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引进农业实用新技术、新品种进行推广,辐射和带动全市高效农业快速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平湖市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农业类),科技特派员入驻项目占总数的67%,他们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让“创新之花”开遍金平湖的大地。
展望未来发展 不忘初心迈出奋进步伐
为了把破解“三农”难题的第一脚踩在科技上,近年来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不断规范,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成长壮大,其中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有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还有不少土专家田秀才,分布在农业发展的各领域。
随着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深入开展,新挑战、新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为此,市科技局将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我们将根据需求情况,实施科技特派员与镇街道双向选择机制,让合适的人到适宜的地方工作,实现技术与产业的无缝对接。”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鼓励科技特派员连任、长任,将地方产业做大做强,真正惠及民生。
在此基础上,市科技局将着力加强激励引导,确保工作经费专款专用,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同时,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技特派员通过开展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在当地创新创业,重点鼓励联合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星创天地等创新载体。
与此同时,通过统筹科技资源开展工作,解决单一专业技能与农村多元化需求的矛盾。例如,完善科技特派员沟通交流网络平台和常态化培训机制,使科技特派员能实时交流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同时可促进科技特派员知识更新,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发展新要求。此外,还可以引导各地整合科技力量,鼓励科技特派员立足入驻乡镇,开展跨区域服务,弥补科技特派员个体服务能力不足的缺陷,全力服务农业发展。
■记者 石晓晨 通讯员 何雅婷 张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