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冯思家
通讯员 张其良 陈鑫誉
本报讯 “这里每个垃圾投放站的设计布局都不一样,虽说现在定时定点投放了,但对我们居民来说垃圾分类更加清晰直观了。”近日,记者在独山港镇全公亭社区广场花苑北区采访时看到,社区内多了一个以蓝色为主题的定时定点投放站和可回收物称重处,里面设置了可回收物收集篮,分别用于回收玻璃、织物、纸张、塑料、金属等,小区居民将可回收物拿到投放站进行称重存放,由工作人员进行记录并积分。
在小区另一侧的广场花苑南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站,外观则是红色的,有毒有害垃圾收集处理是该站的宣教主题。里面新设置的变废为宝工作室,热闹得就像它的颜色一样红火,空余时间,小区居民都喜欢聚集在这里,将一些废弃物进行再加工制作。“每次丢垃圾,小孙子总想着要和我一块儿过来。”居民费大爷说,有时候把废弃牛奶盒做菜篮子,用废弃塑料瓶制作花盆,学习垃圾分类的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除了这两座定时定点投放站之外,另外两座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站主题也各不相同。比如广场花苑东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站以绿色为主题,把环保酵素制作作为宣教主题,成为了腐烂瓜果蔬菜华丽变身的环保酵素手工坊;泰隆小区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站以灰色为主题,把其他垃圾的收集处置过程作为宣教主题,在投放站内把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进行了说明。“4个宣教投放室分别以可回收物、有毒有害物、环保酵素和其他垃圾处置为宣教主题,让居民在投放生活垃圾的同时也学习下不同的垃圾分类知识。”全公亭社区卫生专管员施东根介绍说。
据了解,在市分类办对投放站“不见垃圾不见桶”的工作要求上,独山港镇全公亭社区创新加入分类宣教场所及功能,每个定时定点投放站在投放功能的基础上,突出“X”特色宣教内容,开创定时定点投放站“1+X模式”,把投放站变成小区居民最喜欢去的公共场所。“以前居民是丢了垃圾就走,谁也不想靠近,我们想通过“1+X”垃圾分类定时定点这个模式,让宣教跟投放结合成一体,更容易让居民接受。”独山港镇全公亭社区党委书记朱丽玲说。
值得一提的是,全公亭社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站的创新使用,都是由小区内闲置废弃的老旧门卫室改造而成,社区以最少的投资改造建设符合居民实际需求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站,也真正体现了垃圾分类的初衷——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截至目前,该社区目前共有定时定点投放站7座,其中4个投放宣教室是由小区里闲置的门卫室改造而成的,已陆续投入使用并取得了不错的实效。未来,独山港镇也考虑将这一模式进行推广,实行宣教投放一体化,让居民在投放的过程中进行分类宣教。同时,把投放站和宣教室打造成居民茶余饭后最愿意去的地方,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分类宣教室。
垃圾分一分
平湖美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