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54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等“招大引强”项目12个,均创历史新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入围18个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市创建名单;首位战略深入实施,制订全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是全面推进金平湖新崛起乘风破浪之年,这一年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市坚决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一个个详实的数据、一项项扎实的工作,勾勒出我市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振奋图景。
平湖背靠上海、面向大海,两海优势得天独厚。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平湖积极用好两海优势,把全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全市首位战略,制订出台了《平湖市全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区位优势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风从海上来。2019年,平湖落实一体化国家战略动力强劲。沪平城际项目成功纳入浙江省都市圈二期轨交规划和长三角多层次轨交规划,并已上报国家发改委进入建设规划报批程序。新增长三角地区教育合作项目17个、与沪医院合作项目10个。全年引进上海地区项目162个,到位资金110.3亿元。作为嘉兴港左翼,去年我市深入谋划发展临港经济,实现了重大突破。当年7月,独山港与洋山港外贸集装箱中转业务正式启动,成为全市首条外贸集装箱中转航线,通关服务中心同步启用,B13、B14泊位项目开工建设,全市临港经济发展正在迈入新阶段。
就在不久前,嘉兴市公布了首批新产业重点培育基地名单,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重点培育基地榜上有名,成为平湖各大平台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没有平台的高能级,就很难有项目的高质量。多年下来,平湖不断加强平台建设,形成了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跨省市合作园区,以及农业经济开发区等各类平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态势。
2019年,我市平台建设再加码,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推进与曹桥、新仓两个分区的资源整合,搭建一核两区新格局;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引入苏宁等电商物流企业,浙沪新材料产业园跨区域公共管廊项目开工建设;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完成4.7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土地整理,“一湖三路一中心”框架全面拉开和完善;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启动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中以设施农业示范园、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等国际化、科技化项目纷至沓来。在这“3+1”平台带动下,其他平台主动作为,平湖全市各个平台形成跨区域联动“一盘棋”格局。
平湖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但也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考验。站在慢进即退的关口,平湖既做好“稳”的文章,又以“转”字为本,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近年来,我市大力招引高端装备制造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项目,发展楼宇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2+2+2”工业产业体系和“4+3”服务业产业体系,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17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潮流、发展共识。2019年6月,我市召开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坚定了全市上下勇立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潮头的坚强决心。这一年,平湖还出台了《平湖市数字产业定位和生产力布局实施意见》,将汽车电子、机器人、半导体、电子新材料、数字服务业作为我市数字产业重点定位方向,打造“1+2+X”产业发展格局。其中,“1”是指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2”是指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独山港经济开发区,“X”是指其他镇街道。明确平台定位、明晰招商方向,数字经济发展元年全市数字经济投资就实现增长134.2%,新签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项目28项。
德国“隐形冠军”斯泰必鲁斯项目签约,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8亿元;利勃海尔运输系统项目签约,项目一期注册资本5000万元,总投资1.25亿元;世界最大汽车燃油箱系统制造商之一、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德国考泰斯开业;丹麦皇冠集团在中国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丹尼斯冠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开业,待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5亿元……一个个高质量外资项目,或签约或开工,高歌奏响着金平湖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地的协奏曲。
高质量外资向来是金平湖的一张“金名片”,全市利用外资情况已连续19年进入全省十强,还形成中日产业园和欧洲(德国)产业园两大国别产业园。去年,为进一步提升我市高质量外资水平,我市创新开展“招商引资大竞赛”活动,主攻招大引强,优化招商选资,全市外资质量不断提升,全年引进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实到外资27827.01万美元,占比高达50.23%,高于省、嘉兴水平;投资结构更优化,全年“2+2+2”重点产业项目33899.31万美元,占工业引资额的75.8%;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5561万美元,占比28%,比去年提高14个百分点。
■记者 胡佳英
强平台优势 区域联动“一盘棋”
强产业优势 建构产业新体系
强外资优势 打造外资集聚地
强两海优势 全面落实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