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埭街道 张力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但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因此,只有抓住乡村文化振兴这个魂,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才能真正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
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钟埭街道)(以下简称钟埭街道),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所在地,目前有户籍人口4万余人 ,常驻人口13万余人。钟埭街道一直重视文化事业建设和发展,抓投入、抓示范、抓基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于2015年获评浙江省文化强镇,2016年率先在我市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在全省第六次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中成功获评特级文化站。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当地的业余文艺爱好者们不再止步于自娱自乐的层面,他们自发组建团队,并希望能够有相对固定的训练场地、有专业的人员指导、有文化交流及展示的平台,加入文艺宣讲、展演的队伍,进一步提升获得感和认同感。到目前,钟埭街道各村、社区共有业余文艺团队60余支,队员们既是公共文化的传播者和参与者,也是群众文化的组织者。近年来,钟埭街道通过文化中心、文化礼堂、文化家园等阵地建设,为这些团队提供了排练、交流和展示的平台,通过街道、村、社区以及社会力量三方联动,逐步引导业余文艺团队向规范化、品牌化、职业化方向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一股有生力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秀文化”的转变,不断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群众在家门口零距离参与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一、保障先行,激励业余文艺团队良性运作
一是政策保障。为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基层和农村文化繁荣发展,钟埭街道出台了《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组建 “三团三社”文艺团队的通知》,指导和支持“三团三社”建设与乡村业余文艺团队的发展。
二是经费保障。街道文化站有针对性地将文化活动经费向“三团三社”和业余文艺队伍建设倾斜,在全年经费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街道级特色品牌文化队伍和社团的培育和建设。目前街道已成立三团:综合艺术团、群星民乐团、钟溪合唱团,三大艺术团下属六个类别小组;三社:耘庐书画社、创艺摄影社、祐山文学社以及一会(开发区睦邻亲子读书会)。街道每年下拨节目编排和道具服装费用,团队也通过参与街道送戏下乡、送戏进企业和送培训、展览进村与社区等活动保障团队经费。各村、社区也支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费用,鼓励组建农村业余文艺队伍,定期开展健康向上的文艺活动,为业余文体团队的建设和提升提供保障。
三是场地保障。街道文化站通过预约的形式,有序向团队开放排练场地,并将新建的文化广场、公园等公益性文化场所作为大众文化舞台。各村和社区也都依托文化礼堂和文化家园,为村、社区文艺团队提供排练场所。街道还联系、对接区内三社平台——开发区睦邻馆以及辖区范围内舞蹈、音乐培训学校、企业文化俱乐部等场地,形成一个以公有设施为主导,以社会团体、民办文化设施作为补充,遍布全区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为业余文艺团队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保障。
二、创新管理,推动业余文艺团队健康发展
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是业余文艺团队运行畅通的血脉,也是一个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钟埭街道通过社会化与公益化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保障业余文艺团队的健康发展。一抓团队建设。要求区内各业余文艺团队都有自己的团队章程,依章管理,建立业余团队的管理制度,同时要求各团队做好团队活动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以此作为评比及考核依据。在活动常态化的同时要做好记录常态化,用文字、照片等反映每个团队的实际情况。二抓团队考评。每年年底对各团队进行业务考评,考评的项目分日常活动、资料记录、配合街道中心工作宣传以及外出参赛获奖情况等多个方面,综合评定各团队。同时建立信息上报制度,要求各团队上报活动及演出信息,在文化云上有预告,对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跟踪,年底开展团队优秀节目评比,邀请获奖节目登上街道一年一度文化节和重大活动演出舞台,以此来促进团队交流、竞争和互动,增强优秀群文团队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服务发展,做好业余文艺团队帮扶指导
一是积极引导。街道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员从业余文艺团队的指导和引导上反复着力,利用各种载体,确保业余文艺团队的高效运转,并及时对团队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重点扶持优秀团队,指导有条件的团队,孵化公益、社会组织,注册民办非企业,使团队能够更多地参与公益和社会演出,并引导优秀团队创新发展。
二是做好服务。及时调解各团队之间在参加比赛、演出、培训时所产生的各类矛盾,促进团队之间的交流与融洽,保证区内各行各业的群众参与其中,将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提供给业余文艺团队的参与者,让业余文艺团队能够切实感受到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培训辅导,提升业余文艺团队整体水平
一是文艺骨干培训。由街道专门组织团队和社团骨干培训班,从各方面对各团队骨干进行培训,再推选优秀骨干参加上级培训,将培训的先进经验带回,带动团队内部提升。二是挂钩联系指导。邀请乡贤和街道文联各协会成员挂钩联系各团队,担任指导老师,帮助团队排练节目,为社团提升文化含量。三是借助社会力量。对接联系各类培训机构,对业余文艺团队提供公益性的培训和指导,通过建立三级培训网络,由点及面,覆盖全区,逐步提升业余文艺团队的整体水平。
显然,“强化保障、细化管理、整合提升、服务指导”是促进“三团三社”乡村文艺团队得以组建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通过多方联动,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街道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公共文化阵地的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在如此有效的保障下,钟埭街道打造了以莲湘队、农民画和合唱团为代表的三个精品团队,街道舞韵莲湘队多次代表平湖和街道参加全国及长三角莲湘大赛,并获得金奖。农民画社创作的作品先后走进嘉兴秀洲和上海金山参展交流。各村、社区的乡村文艺团队组建率也达到了100%,并都有一支代表性的优秀团队。乡村振兴,文化铸魂,以“三团三社”为代表的乡村业余文体团队,正成为助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内涵的主力军。